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既是粮食生产大市,也是秸秆生产大市。随着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玉米面积的扩大,秸秆产量快速增加,全市秸秆实际产量已达到1000万吨左右。秸秆中富含矿物元素和有机质,是重要的农业可利用资源。但是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耕作方式、机械化水平、科技研发及政策导向等因素制约,仍有大量秸秆始终未能物尽其用,部分秸秆被直接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大气,破坏地力。最近,市统计局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就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为切实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近年来全市按照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的方向,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作物秸秆综合技术指导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农作物秸秆资源。特别是今年9月29日全省秸秆禁烧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全市立即成立了秸秆禁烧督查工作组,加大农作物秸秆野外禁烧的宣传引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野外直接焚烧数量明显减少,禁烧区域实现了零焚烧。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随着近年来农作物收获机械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民生产习惯的转变,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连年提高,利用方式也更加科学合理,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直接还田作肥料。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升地力,是综合利用的首选途径。秋收期,我们引导农民采取机械收获直接粉碎还田、深松整地灭茬还田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全量还田等方式,全力抓好秸秆还田工作,促进地力提升。科学调度好全市收获机械力量,做到了满负荷作业,歇人不歇机,努力扩大机收面积。调整好机械作业状态,严格机收作业标准,切实做到留矮茬、细粉碎、深整地,增加秸秆还田量。充分发挥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全市现有的80家农机合作社今秋一律采用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技术,今年秋天全市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达到1084万亩,超过三大作物总面积的2/3。
二是黄贮氨化作饲料。农作物秸秆,特别是活秆成熟玉米品种籽粒成熟后秸秆不枯萎,其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是牛羊等牲畜主要粗饲料来源,既可青黄贮,又可经粉碎、揉搓直接饲用。大量的秸秆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市畜牧部门引导扶持养殖户购置青贮机和秸秆揉搓机等设备,扩大秸秆黄贮氨化、糖化数量,实现过腹还田。据初步统计,2014年利用面积已接近100万亩。
三是加工转化作原料。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于加工高密度建筑板材、防寒保温材料、装修隔音板、造纸等多个领域,加工增值空间大。全市积极引导农民与加工企业对接,把富余的秸秆用作加工原料,通过发展秸秆加工的下游产业,畅通综合利用的出口。同时,全市还鼓励农民利用水稻秸秆编织防寒草帘、草绳等生产生活用品,销售到省内外砖瓦、陶瓷生产企业,用于砖垛苫盖及陶瓷制品简易包装等。并结合发展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发展食用菌生产,引导农民利用秸秆制作食用菌营养基质,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四是捡拾打包作燃料。围绕农民生活需要,将人工收获的玉米和部分大豆秸秆作为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进行使用,组织农民及时将生活所需秸秆及时清运出地。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的能源利用率,依托行政区内的生物质发电厂,积极为企业和农户搭建购销平台,组织农民将秸秆打包整理就近进行销售,既保障了生物质发电厂的原料需求,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对不具备还田条件和捡拾打捆机械力量不足的地方,全市采取人力与机械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剩余秸秆统一清理到路边地头进行统一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秸秆焚烧量,今秋禁烧区域实现了零焚烧。
二、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影响整地播种。目前市场销售和农民使用的收获机械,在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时,最好效果也只能将秸秆粉碎成长度10厘米左右的小段,如果收获时喂入量大或者农作物秸秆湿度大,粉碎效果更差,经常会出现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长的秸秆,既不能确保秸秆尽快腐熟还田发挥肥效,又影响整地播种质量。
二是作为生活燃料使用与新农村建设柴草垛出村要求相矛盾。多年来农民养成了将农作物秸秆放置在住房周边,作为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使用的习惯,但新农村建设则要求农民柴草垛不得进村,由于柴草垛远离住房,使用不便,近年来,大部分农民已经改烧煤炭、煤气等其他能源,将秸秆作为燃料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农民为了减少人力财力投入,只能将剩余秸秆进行就地焚烧。
三是综合利用下游出口还没有完全打开,秸秆需求量小,销售效益低。与全市1000万吨秸秆产量相比,目前将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数量还很少,对秸秆的需求量也十分有限。同时,销售收入低也导致农民销售秸秆愿望不强,运距50公里以内的每吨水稻秸秆净收益仅40—50元,每吨玉米秸秆净收益也仅百元左右,运距远或没有运输车辆的农户效益更低,没有产生明显拉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农民销售愿望不强。
三、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是发展规模化生产,促进秸秆粉碎还田。发展规模化生产是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办法,既可为大面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提供有利条件,又有利于进行集中统一打包整理销售,通过发展规模化生产拉动秸秆综合利用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将农机合作社做为秸秆还田的实施主体,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探索秸秆还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高质量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研发,不但提高粉碎效果,促进还田面积逐年增多。同时,建议国、省借鉴参考深松整地补贴的模式,拿出专项资金,对秸秆粉碎还田农户给予相应资金补贴。
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奶牛产业、肉牛养殖和羊、兔、鹅等食草畜禽产业,加快秸秆的氨化、青贮、黄贮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在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同步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升。
三是发展壮大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工程。积极推进秸秆发电、秸秆气化、加工新型板材建材及食用菌生产产业,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打通秸秆综合利用下游出口,提高对秸秆的需求和消化能力。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帮助更多农民从事草帽、草帘、草绳等生产生活用品的编织加工,努力将其培育成秸秆编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在秸秆综合利用和促农增收上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