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新型墙材行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机器换人”、农村市场应用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工作,总体实现平稳增长。
一、2014年行业运行情况
(一)细分行业总量微调。2014年,全省共有在产新墙材企业958家,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混凝土制品类企业,总数为593家,占比61.9%,相比去年比重降低1.6个半分点;其次为烧结类企业,共有174家,占比达到18.16%,相比去年比重提升0.14个百分点;之后为加气类、板材类和其他类,分别有106、61、29家,占比分别为10.54%、6.37%、3.03%,比重分别提升0.86、0.4以及0.21个百分点。
(二)行业运行倒V形态。2014年,全省新墙材行业共实现产量307.71亿块标砖,同比上升12.9%,实现销售281.4亿块标砖,同比上升22.89%,产销比达到91.44%。全行业生产增幅环比增速分别从一季度的2.17%回升至半年度的16.43%,三季度增速达到21.11%,最终全年增速达到12.9%,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倒V字形态。
(三)行业用工略有回升。2014年,全省新墙材行业用工人数2.6万人,同比增长7.45%。其中用工总量最大为烧结类企业,总用工9554人,同比增幅6.44%,占比36.65%;其次为混凝土制品类企业,总用工人数为7234人,同比增幅11.04%,占比27.75%;第三为加气类企业,总用工人数5686人,同比增幅10.75%,占比21.81%,板材类企业总用工人数2667人,同比下降5.66%,占比为10.23%。
(四)海外市场拓展出现分化。两种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加气类产品与板材类产品,其中加气类产品全年实现出口709.76万块标砖,增幅达到329.43%,相比三季度提升63个半分点。而板材类产品出口总量达到1.46亿块标砖,增幅下滑4.84个百分点,相比三季度回落了9.03个百分点。
二、行业运行存在问题
(一)个别行业内企业数量与规模匹配度不高。2014年,全省混凝土企业共计593家,占所有企业比重61.9%,总产量91.79亿块标砖,占全部产量比重为30.03%。混凝土制品类企业平均产能为1574.9万块标砖,低于整个新墙材行业3191.12的平均产能水平。
(二)产品价格呈现分化态势。2014年,全行业总产量超过亿块标砖的十种产品中有五种产品价格出现负增长,五种正增长产品中有两类产品超过两位数,其中增幅最快为烧结页保温砖,增速达到29.63%。
(三)“低小散”现象严重,体积量整体偏小。全省958家新墙材企业,平均产量仅3191万块标砖,其中混凝土类企业593家企业平均产量仅为1547万块标砖,远低于烧结类(4966万块标砖)、加气类(8560万块标砖)、板材类(4443万块标砖)的水平。
(四)企业再投入意愿不强。全省958家新墙材企业,平均产量3191万块标砖,以当前产品价格0.4-0.8元的幅度测算,年实现产值在1236.4-2472.8万元,其中混凝土类企业产值则在619.16-1238.32万元之间,企业盈利水平的低下进一步制约着再投资的欲望。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新墙材推广应用。一是强化《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检查验收第二批、启动“第三批”城市城区“禁粘”工作,确保到2015年底全省城市城区建设工程全面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二是加强农村市场推广。按照“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积极研究农村新墙材推广应用政策;以应用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加大农村应用市场培育力度,2015年培育农村新墙材应用示范项目5个以上。
(二)加强企业培育力度。再培育一批行业“三名”企业。2015年培育省级新墙材龙头企业5家以上,引导行业“机器换人”、“两化融合”,逐步推进生产制造信息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三)制定新墙材产品推广应用目录。结合专项基金政策调整,及时制定我省新墙材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提出我省新墙材推广应用的重点和鼓励政策,以应用为导向,促进行业向绿色、节能型和轻质化、部品化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做好“简政放权”后相关下放权力运行的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责任清单”作用,切实提升工作规范水平,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