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终端产品是保温建材,生产原料是岩石和废旧玻璃,就一定是“绿色”企业吗?不见得。即使两头见“绿”,如果生产过程跑冒滴漏、超标排污,这样的企业依然不符合环保要求,必须整改、升级。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去年逼着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逼出了新气象。
县环保局局长李洪永介绍,现在全县有10家玻璃棉企业,总共39条玻璃棉生产线,全部更换了国内先进的环保设备,并投入使用。
污染严重的冲天炉全被拆除
大城的保温建材产业发展了30多年,已成为县里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近10万人,岩棉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玻璃棉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生产岩棉用的是玄武岩,生产玻璃棉用的是废旧玻璃,两者都是变废为宝,产品不愁销路,厂家利润很大。
随着行业壮大,岩棉和玻璃棉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也相当突出。过去,臧屯乡、权村镇、留各庄镇等保温建材主产区,道路两旁固废垃圾成堆,冲天炉林立,废气、粉尘乱排,周边群众怨声载道。
“保温建材行业低水平无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不整治不行了。”主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刘国旺说,“怎么整治?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决定采取倒逼办法,按照‘七个到位’标准,规范整治全县保温建材企业,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停产,促进行业改造升级,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
升级,就得拆掉原来的冲天炉。当时,全县有165个冲天炉,涉及70户业主。一个冲天炉就是一条生产线,一年挣七八十万元没问题,拆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各级干部反复宣讲政策,让业主认识到在国家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不整治没有出路,早整治早主动。先拆谁的?刘国旺和他的司机,一起做司机老丈人的工作,老丈人又说服家人,第一个把3个冲天炉拆了。紧接着,作为岩棉协会副会长的刘海涛也把4个冲天炉拆了。
改造升级的效益显现出来
到去年年底,大城县认真落实廊坊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将全县165个冲天炉全部拆除。一部分业主合伙,投资新上大的生产线,大的生产线最低投资2000万元;一部分业主退出岩棉生产,转而经营其他建材。全县新上符合国家标准的岩棉生产线30条,涉及企业20余家,总投资6.5亿元。
过去,保温建材生产企业散乱分布,如今,县里在留各庄镇规划了保温建材园区,将里坦镇、臧屯乡等保温建材生产片区纳入园区,以吸引技术与吸引外资为重点,规范企业发展。
“全县保温建材生产企业由整治前的150家,减少到现在的30家,行业总产量由原来的年产50万吨上升到100多万吨,税收增加1亿元以上,改造升级带来的效益已经显现出来。”刘国旺表示,“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防止企业偷排偷放和小岩棉反弹,另一方面争取建设一个保温建材研究所,瞄准高标准,依靠科技创新,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