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月26日,在成都建工集团位于龙潭寺的试验生产线上,京川宾馆的围墙正在加紧制造。“先在我们这里生产好,到时直接运输过去安装就行。”成都建工集团建筑工业化项目负责人孔文艺,用“搭积木”来形容这种修建建筑的方式—“积木”在生产线上制造完成,到施工工地只需要按照说明书搭建就行。其实,这种看起来科技感极强的建设方式,成都市早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探索。
“搭积木”建房子,“粘”得紧才不会散架
在生产线上,围墙的柱子、墙身、压顶正同时进行生产。压顶和墙身之间,可以通过一个卡口和灌浆套筒进行连接—这个围墙的组装过程就像是在拼装玩具模型。
这样的房子牢固吗?
孔文艺表示完全不用担心。“这样制造的建筑,国家是有明确标准的,满足不了相应条件,就不允许这么建设。”相反,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的建筑,由于技术的先进,有着更高的抗震强度。
而要以“搭积木”的方式建房子,技术的难点就在“积木”与“积木”之间的结合点上。“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组织技术攻关,向一线城市学习经验。今年,成都市第一个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工程绿地中心东村1号地块幼儿园将正式建成,预制化率就达到了43%,而很多地方是从百分之几开始的。”
孔文艺口中的预制化率,指的就是提前所建好的“积木”占整体建筑体积的比例。预制化率越高,则意味着使用的“积木”越多,积木之间的结合点就越多。“这就对我们的组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得不好,就经不起震,容易散架。而我们现在的技术,结合点比混凝土还要牢固。”
不仅节能环保,还能降低用工量50%
作为成都市建筑工业化发展牵头单位,去年一年,成都市建工集团由董事长杨祖华牵头召开了10余次会议,专题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
为何要进行建筑工业化的转型?“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杨祖华说。与传统的修建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方式将全面提升建筑物的综合品质。“以往的建筑误差是以厘米计算,而我们的则能控制在毫米级。”
不仅如此,新方式在节能环保上也有明显的好处—减少用水量60%、木材用量近80%、建筑垃圾80%、建造综合能耗70%。同时,施工场地粉尘也明显降低,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另外,建筑工业化还能带动包括设计、施工、建材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并推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当我们的预制化率达到30%左右时,用工量将减少50%。”孔文艺说。
目前来看,与传统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的模式在造价成本上要高10%到20%。“但今后,新方式的成本肯定会更低。”杨祖华介绍,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新模式造价成本迟早有一天会低于传统模式。
流水线上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此外,建工集团还在设计一处保障房的建设。“这处保障房的预制化率将达到49%,楼梯、外挂板、叠合板、剪力墙等很多‘积木’都将提前在生产线上造好。”
而位于青白江的建筑工业化基地,也预计将于5月底正式建成。这个专门生产“积木”的基地,建成后在满载状态下,一年能生产满足200万平方米的建筑需求的“积木”,“相应的,就能够节水100万吨,节电150万度,缩短工期20%。”
不仅如此,建工集团还打算让“积木”搭建得更加精致一些。“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反打外墙’的技术造出来的墙壁,直接是带有瓷砖的,装好后外墙不用再处理了。”孔文艺想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对内墙的装饰也进行个性预制,“根据客户的方案,在制造‘积木’时,可以把地砖、墙纸等等相关的装修内容一并做上去,‘积木’搭好,房屋也就装修好了。”
在位于青白江基地内的三条生产线中,就有一条专门用于制造个性化的异形件。
另外,全预制化的板房,也是建工集团正在研究的项目。“预制化率达到100%,这个工地拆了,运送到那个工地再搭建好就能用。”孔文艺介绍,与现在的普通板房相比,这样的板房不仅更加牢固,而且能够循环使用。“只要保护得好,用几十年都没问题,不像现在的普通板房,只能用2到3次。”“我们还在和中国建筑、中国铝业等单位进行全面合作,大力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到2016年,成都建筑工业化生产的面积将达到400万到500万平方米。”杨祖华说。
目前,成都市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未来一些土地的拍卖,或许将绑定建筑工业化的条件,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