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大口,一台钢铁“巨兽”瞬间吞下一块裹挟着钢筋、砖头、混凝土的建筑垃圾,经过10分钟的“咀嚼”,刚才还硕大的建筑垃圾被粉碎成如同指甲盖大小的石子。这只钢铁“巨兽”就是位于首钢园区内的北京市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处理线。日处理能力超过8000吨,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预计用10年时间将首钢老厂区拆除的建筑垃圾全部“吃掉”。
目前,首钢园区涉及改造、新建、基础设施等11个项目。与新产业并行的是老厂区的拆除工作,首钢资源公司总经理张福强说:“目前,首钢园区拆迁总量庞大,预计产生1000万吨建筑垃圾。假设把它们摞成3米高,可以填满1000个标准足球场。”2013年,园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出台,整条处理线总投资5650万元。2014年11月底处理线正式完工。今年启动试运行,预计到6月可以达到100万吨的设计能力。
整条处理线由若干个大小不一的黑色彩钢板盒子通过传送带连接到一起,总长度近100米。来到起点,一台铲车正将一斗建筑垃圾倒进直径600毫米的入口。伴随着机械“哐啷哐啷”的搅动声,大块垃圾被打碎成直径小于200毫米的小块,再由磁选设备将破碎后分离的钢筋等金属材料从指定通道排出。剩余垃圾由振动筛去除其中的粉尘后,进入水浮选系统,掺杂其中的木头和塑料布等上浮至表面,沉底的垃圾被传送带送入细破区打碎成不超过37.5毫米直径的碎石后进行二次浮选和磁选,最后筛分成最小仅为指甲盖大小的成品。
整个处理过程结束后,所有钢筋被收集送到首钢京外生产线回炉变成新钢材,而大小不一的破碎颗粒则可以作为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或者作为修路常用的基配砂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由4台最先进的布袋除尘器收集,并定期清理。
相比大部分原料可以再生不同,建筑垃圾中的木头和塑料等材料无法重新利用,它们也将被送到首钢总公司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燃料使用,实现了整个处理过程的资源全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