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聚合型阻燃剂筑起城市防火隔离带

来源:中工网 2015-05-06 阅读:1745
  

       4月21日下午,中国阻燃学会在第七届北京阻燃剂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举行了题为“中国视角:防火安全与阻燃剂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会。研讨会传达出这样一种共识: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由此带来的防火安全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阻燃剂的广泛应用将从源头上提升城市的防火安全水平。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将为我国阻燃剂特别是环保高效的聚合型阻燃剂的发展注入动力。

       城镇化带来火灾新隐患

       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介绍,城镇化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建筑物密集、人口密度增加,同时技术的进步也让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和电子产品进入家庭,火灾隐患明显增加。各类超大规模的工业建筑和特殊的民用建筑大量涌现,特别是超大空间建筑、超高层建筑、地下大型建筑和易燃易爆场所迅速增多。这些建筑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含有的可燃物品种多、数量大,而且人员十分密集,极易发生大面积立体火灾。这是造成重特大火灾发生次数增加、群死群伤火灾明显增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火灾总数为12.5万起;2013年增加到38.8万起,增长了2倍多;2014年这一数据提高到39.5万起。随着城镇化率逐步提高,火灾数量增加的态势已初现端倪。

       阻燃剂筑起防火隔离带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消防形势,除了强化管理外,还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阻燃剂的推广应用是构筑被动防火保护体系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周政懋表示。

       阻燃剂对防火安全的贡献不可小觑。周政懋介绍说,在欧洲、美国和印度的研究均表明,软垫家具中的阻燃剂可以减缓火势蔓延,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逃生时间。据欧盟委员会评估,过去10年,阻燃剂的使用使欧洲的火灾死亡人数减少了20%。2013年7月美国旧金山发生的韩亚空难,307名乘客中304人得以逃生,正是得益于阻燃材料在机体上的广泛应用,避免了更多人员伤亡。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在盘点2013年的最好消息时,把阻燃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列为榜首。

       周政懋介绍说,阻燃剂在防火安全中发挥的源头管控作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一些重点应用领域(比如家具、电器、电子产品、纺织品等)都有非常严格的强制性阻燃标准,要求必须使用阻燃材料,目前欧美国家具有阻燃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占到全部家具的15%~20%。“毋庸置疑,阻燃剂的合理应用是保障防火安全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的城镇化离不开阻燃剂产业的鼎力支持。”周政懋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比例还不到2%,提升空间还很大。无论是法规的建设、标准的完善,还是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聚合型产品是发展方向

       尽管中国阻燃材料在应用范围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但由于受到一些极端环保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对阻燃剂存在着许多偏见,“溴系阻燃剂有毒有害”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对此,中国阻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钱立军表示:“阻燃剂和其他化学品一样,环保与否与所含元素(如卤素)无关,而与具体的化学结构有关。国际上没有任何法规将全部溴系阻燃剂列入禁用清单,也没有任何法规将无卤阻燃剂列入豁免清单。事实上,在几十个溴系阻燃剂品种中,目前只有六溴环十二烷产品被列入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其他绝大多数的溴系阻燃剂在使用中会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阻燃剂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分子量聚合型阻燃剂,而不是无溴或无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发成功了多个聚合性型溴系阻燃剂。这类阻燃剂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迁移、不析出等特点,环保性能更加优异,被国际公认为是阻燃剂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开发成功并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品种有溴化环氧乙烷树脂、溴化聚苯乙烯,丁苯溴化共聚物,这些产品在电子电器、建筑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钱立军告诉记者。

       周政懋分析了全球主要化学品法规对阻燃剂的管控现状,包括POPs公约、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以及欧盟的REACH法规和RoHS指令,结论是全球范围内法律法规的限制或禁令都是针对某一具体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而非一类化学物质如溴系阻燃剂或磷系阻燃剂。

       “我们认为,判断阻燃剂能否可持续发展有3个条件:一是非PBT(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和非CMR(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物质;二是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小;三是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和产品性能要求。满足这3个条件的阻燃剂就是有生命力的产品。”周政懋强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阻燃剂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