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1月,有媒体曝光了河南滑县有新型墙材企业非法取土,破坏耕地的事情。当地随即展开市场整顿,强拆了27家批建不一的新型墙材企业。但这一“强拆风暴”却在当地建材行业引起较大质疑。县政府被指违法行政、懒政怠政,尤其是今年6月县政府出台的行业管理办法,严重脱离当地产业实际。究竟谁是谁非呢?
站在村口,滑县小铺乡大武庄村的几位村民正围在一起,议论着拆窑后,家里的生活变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告诉记者,他们村有200多人在附近的建材厂找活儿干。
村支书说:“一直在窑上干,这窑一拆我们就没事干了!家有老的有小的,出去打工,出不去门!一般一个月不好好干也还能有2000多块钱。俺村在这打工的,方圆几里地打工的都不少。经济收入上都受一定的影响。”
强拆过后,不少新型墙材企业陷入破产境地,债台高筑。为什么要强拆这些企业?
滑县新型墙材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新华表示,拆除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批建不一的,或批大建小的,或未批先建的;二是土地手续和规划手续,占地面积不相符的;三是非法取土的;四是环保不达标的。
但在采访中,多位新型墙材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企业经审批的合法手续。以滑县兴达新型建材厂和滑县小铺乡照喜新型墙体材料厂为例,两家企业均有河南省发改委2008年、2009年相继核准的建设批文,滑县国土局核发的土地使用证,其他环保、税务等相关手续完备。尤其是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季度抽检的产品报告显示,这两家企业生产的砖符合新型墙材标准,准予市场流通。
滑县小铺乡照喜新型墙体材料厂法人代表武照喜告诉记者,一年检验4次,一季度一次。从这个厂里拿点砖,人家技术监督局都检查合格了,都有合格证。从建窑到现在每年的合格证都有,不合格人家不让生产。
多位建材厂负责人说,县政府的强拆让企业陷入绝路。而强拆前,没有任何通知,更没有任何法律程序。滑县小铺乡建新建材厂法人代表攸青田说,强拆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
攸青田介绍称,副乡长带队,后头铲车过去,派出所跟着,2个小时全部推完。不解释,自己推都不行。事先没有通知,不是光他这,全滑县都没有。
既然是合法企业,并且生产的产品是国家鼓励推广生产的新型墙材,为何会被强拆呢?滑县新型墙材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焦新华表示,这无法解释。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给出的强拆理由是批建不一,按照发改委的批复,这些企业应该建隧道窑,但他们结合当地实际建成了轮窑,但县里一直都知道这种现状。
在今年1月强拆风暴中,滑县拆掉了27家墙材企业,保留了8家建隧道窑的墙材企业。并在今年6月,出台《滑县新型墙体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所有新建墙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3000万元以上,要先期打入指定账户1000万元建设保证资金,最低建设3条生产线,年产不低于1.8亿块砖的生产量,县里给了15个新建指标。但这一新政并未征求当地墙材行业意见。
当地多位墙材企业负责人表示,这并不符合当地产业实际。河南省住建厅墙改处副处长康增斌说,省里并没有设定如此高的企业门槛,都有一个逐步改造升级的过程。
河南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崔向前也表示,这种做法明显违法。如果是一个不合法的企业,可以取缔。但人家从头到脚,都是合法成立的。给他下行政处罚决定书也行,下告知书也行,提醒它整改或处罚都行。对政府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懒惰的办法,太粗暴了。
记者多次联系滑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想进一步了解强拆背后的初衷、监管的难处,以及强拆前是否做到了必要的行政告知,均未得到积极回应。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