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北郊,与绕城高速交会的一条无名小路两边,高约两米左右的建筑垃圾绵延堆放有1公里长,其规模之巨令人触目惊心。而在东辅道一段的西侧,更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铺满地面,同时还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生活垃圾混入。保洁员无奈地说,这些都是附近村里的人倒的,有的建筑垃圾已经堆了好几年。正在这个当口,只见满载建筑垃圾的车辆还不断驶向这里,垃圾一车车地倒下,使这里正在形成一所倾倒场。当记者拦挡一辆垃圾车想问清缘由时,司机误以为要查车的牌照,竟然仓皇夺路而去……
填埋岂能一劳永逸?
一些素质较差的司机为了避免向消纳场交倾倒费,或者因为填埋场距离过远,经常在运输过程中把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原来清澈的水面不见了,干涸的村头池塘中塞满了建筑垃圾,绿色田野里也多了一些灰色污染,宽敞的路面又被建筑垃圾挤占了大半,更有甚者,还有人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渭河河床中。无疑,这种随意的倾倒严重影响着市容环境卫生,悖逆于西安市目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目标。
当然,被沿途倾倒的垃圾只占到全市建筑垃圾总量的极少部分。据了解,西安市每年在建的建筑工地有500多个,目前年产建筑垃圾3000万吨,按照《西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其中大部分垃圾被运输到郊外填埋,另外设想在城市中用垃圾造山的办法一直没有施行。
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那么填埋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我们知道,建筑垃圾的成分主要是氧化钙,被埋入土地之后,将永远不能被分解重新变成黄土。现实中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砖瓦,如今依然坚硬,这充分说明建筑垃圾无论埋到哪里它都是一个万年渣,导致土地不易复垦,影响土地质量。还可以设想,许多年后要在填埋建筑垃圾的地方建楼房,由于地基强度不够,垃圾还要被重新挖出,再填埋黄土才能施工,造成重复劳动。
暂且不说为填埋垃圾每年所需要花费的土地征用费,以及因为运距过远产生的巨额的清运费,最让人担忧的是,全市目前已经面临着消纳场不足的现状。西安市目前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是5个:未央的后围寨、八家滩,灞桥的备战桥,长安的强家沟和西杨万村,还有一些没有纳入管理的“黑消纳场”。而后围寨的消纳场短期内就会填满。不容回避的是,西安市二环内城中村近220座,三环内预备拆迁的城中村还有几百座,其拆迁的建筑垃圾总量将相当于西安市10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和。目前垃圾基本利用郊区的自然沟壑、沙坑、滩涂进行填埋,可是这些条件都非常有限,不远的将来具有天文数字之巨的建筑垃圾还能在哪里找到安身之处?
建筑垃圾的填埋不但侵占土地,运输途中造成污染,最新研究还发现,它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无毒、无害,它简单填埋后在厌氧的条件下产生的游离离子和硫化氢气体,可以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真成了无处可置的公害了吗?“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科学家曾经说过。好在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觉醒,率先开始了为建筑垃圾寻找既环保又符合循环经济规律的处置办法。
觉醒垃圾造砖不容质疑
据了解,主要由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其中无机物占95%左右,有机物和土壤占5%。经过一系列科学的工艺加工,能生产出80%左右的砖末和砂浆末,15%左右的混凝土再生骨料。砖末和砂浆末可以用于制作非承重轻质砖,混凝土再生骨料可用于制作承重砖、道沿、路面砖、护坡砖、铺路二灰石、通信电缆地埋管、路地面垫层等。如此操作,建筑垃圾就可以无止境地循环利用下去。
记者从市市容园林局获知,目前我市有两三家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用建筑垃圾制作建材,尽管规模、产量有限,但无疑他们已经为建筑垃圾资源化点亮了星星之火。
记者辗转找到位于北郊的一家利用建筑垃圾造免烧砖的企业。工厂偌大的场地上堆满了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砖和再生砌块。
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董事长王西曾经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但知识分子关注、干预社会的意识,和年轻人创造业绩的激情,使他不能满足于原有的工作,而是把目光敏锐地投向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这一课题。他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和艰苦地科学实验,2002年就开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三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的系列专利技术,建筑再生资源墙体和一种装配式绿色文化围墙已获专利权,另一项已获初审。
2004年底,他多方筹措到资金,进行产品的中试,取得了各种证书,建成小规模生产线。2005年底,又筹资建成目前这条半自动化生产线。王西给自己的企业起名为:西安蓝绿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意义在致力于保护蓝天、绿地、空气和河流,并极力倡导资源化回收利用城市扩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以及城市污水的再生资源―――城市中水。
据介绍,建筑垃圾拿来后,经过一系列科学处理,由经过改进后的制砖机制出各种规格的砖和砌块。其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