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各行各业的年终总结也相继出炉。那2015年,有哪些跟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节能相关的热门关键词呢?在此为您一一道来。
关键词1:绿色
2015年,国家大力推广普及绿色建筑,并出动“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等组合拳来推动绿建行业的发展。一时间,各种沾绿的词汇被推向高点,譬如“绿色经济”、“绿色城市”、“绿色生态”、“绿色建材”等等。
当下,绿色建筑盛行,社会各界对其十分看好,不单是因为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也是因为全国各地政府层出不穷的利好政策。
据统计,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百余个绿建行业相关政策,如《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等。
关键词2:互联网+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俗来说“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 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用互联网业界人士的话来说,以前+互联网是个物理反应,而现在的互联网+则是个化学反应。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思维已经不知不觉渗入到建筑节能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当这些环节都内嵌到生产一线的时候,便能获取最真实的用户反馈数据,这些数据的积累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改变,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建筑节能必定会被互联网思维重塑。
关键词3:雾霾
雾霾,大家都不陌生,从11月初就开始肆虐,甚至最近南京还“推出了”一款粉色雾霾。雾霾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有类似的追问。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雾霾的出现也反面推动了某些行业的发展,这其中,建筑节能发展潜力巨大。
当人们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的同时,市场上专门针对PM2.5设计的住宅也在逐渐增多。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时,建筑节能的推广将成为顺水推舟的事,且国家新的“五年规划”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鼓励多做绿色科技住宅。
治霾没有速效药,非尽十年之功很难看到成果。我们唯有期待建筑节能的大力发展,早日还我们一片蓝天。
关键词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2015年7月28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我们的地下管廊建设严重滞后。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
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对2012年版本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对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少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综合管廊建设相关文件,福建、江苏等地出台了综合管廊建设指南,厦门市还出台了厦门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目前财政部和住建部已经确定了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10个城市纳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并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而且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关键词5:海绵城市
“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这还是在一些大城市。”还记得李克强总理在常务会议上说的这句话吗?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如,那么“下雨天到来看海”的城市内涝现象或许会慢慢消失。
如今,中国开始推行海绵城市战略。国家方面,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同时,为了激励地方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对镇江、南宁等16个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最高补助为每年6亿元。各地方政府也相机出文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
当然了,正如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所说,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尊重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国家近期正计划制定一套相关评价办法,不久将会出现在公众面前。
关键词6:能源互联网
顾名思义,能源互联网是一种能源分享能像信息分享一样自由的开放互联对等模式。根据专家的定义,能源互联网在于构造一种能源体系,使得能源能像互联网中的信息一样,任何合法主体都能够自由接入和分享。从控制角度看,在于通过信息和能源融合,实现信息主导、精准控制的能源体系。
据了解,中国官方层面的首个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初稿已经完成,届时将选取不同地区,进行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不同层次的创新试点。而在计划出台之前,早有部分地方政府投入到构建能源互联网的行动之中,如6月出台的《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提出在制造、农业、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推进“互联网+”。
据悉,为促进能源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将在2018年之前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的试点示范工作。目前一些能源互联网研究机构已相继成立。
关键词7:住宅产业化
2015年,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住建部副部长王宁透露,2015年住宅产业化面积将超过4000万平。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是大众对产业化住宅的通俗理解。这一年,万科、绿地等知名开发商积极带头,推广预制建筑;远大住工、三一重工、杭萧钢构等代表性企业努力拓展市场,3小时就搭成的别墅出现在了众多城市的展会现场。
今年,国家对住宅产业化鼓励与扶持政策频出,江苏、湖南、广东、上海等地也将住宅产业化列为重要工作范畴,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工作;除了之前提及的省份,福建、河北、湖北、浙江等地也积极出台促进建筑产业化的政策,从顶层设计上位新事物保驾护航。
关键词8: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词直到2015年,才真正实现其价值转化。借助新兴技术,国内外科技巨头都将大数据升级为公司战略。大数据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如何契合建筑节能?
大数据时代,建筑节能自然也不能置身度外。事实上,智能数据在国外已有不少应用,也推出了很多概念性的理念和产品。在国外一些地区,建筑可以自行降低能耗,交通能够预测什么地方会有交通堵点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在行业的应用。
未来的智能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数据的集成,是一个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中心,将来完全可以实现小到一个灯泡,大到整楼的安全、质量、环境,甚至到人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楼宇的大数据系统来预测。原来智能建筑只是监测、控制、报警,而无法预测分析现状和预测事故的发生,而当实现建筑的大数据分析时,则可实现预测、预警、规划和引导,使建筑设备安全使用,人的环境舒适度得到调整,人员的生活、工作都能得到方便智能的应用,并且还将这些大数据信息同时与个人的手机智能端相连,实现所有智能分析有用信息同步享有,即可作用。
关键词9:智能系统
2015年,“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智能硬件多如牛毛:Apple Watch、小米手环、智能水杯、扫地机器人、智能家居……就连炒菜锅和电饭煲都希望智能化,希望与消费者实现互动。
各种硬件与互联网智能化的链接一时间成为热点,因为这可以让消费者处处都能“量化自我”,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则可以捕获用户偏好,获得相关数据,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关键词10: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但从出纲之际,就一直成为热议的重点。最近,节能减排又火了一把,不仅是因为雾霾,不久前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也是我们关注它的一大原因。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近200个缔约方达成气候新协议,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是一个关乎节能减排的伟大协定,但真正落实起来,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想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需要各个领域的协同努力,建筑节能自然是一大核心。为积极响应我国关于加大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号召,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振威展览股份共同举办的中国最大建筑节能展——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博览会(简称CIBES)将于2016年7月30日-8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面积近35000平方米,汇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中外企业,35000余名专业观众。展会涵盖了绿色建材、墙体保温材料、涂料及防水材料技术产品,绿色建筑部品及技术应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部品,预制装配式建筑及集成房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产品技术,门窗幕墙及遮阳技术设备,干混砂浆及设备应用,建筑钢结构技术产品,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解决方案等。
当然,2015年建筑节能的关键词并不仅限这十个,还有十三五规划、智慧城市、一带一路、BIM、生态城市、立体绿化、工业2.0、中国制造2025等,这些关键词的存在见证了建筑业乃至是绿色建筑产业的与时俱进,也更好的证明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是未来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