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原副部长郑一军带来了建筑节能新提案,基调是为把建筑节能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一大步,除继续做好围护结构节能、供热体制改革两项内容外,要提高主要建筑材料的等级。
郑一军是建筑节能的积极推动者。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鼓励节能省地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设。这一内容的出现离不开郑一军等委员的积极推动。
郑一军认为,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呈现“势头强劲、任重道远”的特点。“势头强劲”首先表现在,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节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作出了周密的安排。其次,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已经确定。明确提出建筑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是节约能源的根本。第三,经过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筑节能工作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建筑节能工作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有了转变。“任重道远”则表现在,尽管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郑一军介绍说,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重点解决建筑节能问题。2005年,他对建筑节能工作之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作用,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举足轻重、刻不容缓”。
这八个字涵盖了当时建筑节能的迫切形势,建筑用能已经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30%,既有城乡建筑中90%以上都是高耗能建筑。首先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他说,“同欧洲同纬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能耗是他们的2-3倍,但舒适度却不如这些国家。由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差,许多热量都散掉了”。其次要加快推行供热体制改革。“改变目前的福利式供热体制,国家对供热单位进行暗补的大锅饭方式该改改了。”他提出,要将政府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直接补给用户。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把供热消费真正跟居民的利益挂钩,做到谁用热谁付费,按量付费,自主调节温度。“由此可以杜绝一些用户冬天过度取暖、开窗过冬的现象”。这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全民都来关心建筑节能,形成推进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