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按照中央部署,着力推进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当前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降低建筑能耗,对于更好地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
记者:“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作为一项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建筑节能工作在节能降耗方面可以有哪些大的作为?
周宏春:建筑能耗在一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美国为例,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已经超过产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内,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将会增加,人们也会要求室内的环境更为舒适,包括适宜的采光、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也就日益显现出来。地球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是有限的,也是不可再生的。节约建筑能耗,可以延长能源资源的使用年限,以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建筑能耗还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还会大大减轻能源供应、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应当看到,在建筑节能方面有较大的潜力。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和制冷能耗占有较大比例。研究表明,采暖能耗占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积极借鉴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采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功能,就可以起到积极的建筑节能效果。同时,我们还要顺应城镇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在房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空调保有量迅速提升的同时,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节能建筑所占的比重,全方位降低能源资源消耗。
记者: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同时积极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使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对此,您怎么看?
周宏春:一般而言,推进建筑节能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使新建建筑达到节能设计标准;二是对现有不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三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省。我们所说的建筑能耗主要指由建筑本身性能决定的,达到建筑物内一定的亮度、温度和通风条件所需要的能耗。研究表明,新建节能住宅增加的建设成本,在较短的数年时间内就可通过节能效益收回,使得新建建筑节能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很高,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因此,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应重点做好新建建筑的节能达标工作。如果等到建筑物建成之后再进行节能改造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与资源的浪费。当然,对既有建筑是否进行节能改造,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判断。判断的标准是,花在节能改造上的投资,是否比花在年复一年的取暖制冷上的投资之和要少。
记者: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方面,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宏春:分析起来,一是建造节能建筑的激励机制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讲,为建筑的保温隔热而增加的成本可以在几年的使用中通过节能来回收,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开发商通常不会主动执行节能建筑的标准。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建筑节能的成本付出与日后受益以及违规成本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二是冬季供暖的能源节约潜力很大,如何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值得深入研究。三是建筑物使用寿命偏短。四是对“毛坯房”的二次装修容易造成巨大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上,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规划和设计入手,推进全过程建筑节能。事后的节能改造做得再好,也不如事前做好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和建筑物一旦成形,能源消费总体水平也就大致确定。这就需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从规划和设计入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二是以技术创新引领建筑节能,将建筑节能纳入科技规划,作为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重点解决建筑节能中的系统优化和关键、共性技术,如外墙围护结构、高效供热制冷系统等,加强屋面保温材料、门窗密封材料、保温窗框和中空玻璃等的应用;提供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的供热、采暖、热计量、变流量的热力管网输配技术,以及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节能技术、产品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三是制定经济鼓励政策,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