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稳增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份《意见》在水泥、玻璃等行业将带来怎样的实质性影响?这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能否因这份文件的出台真正有所改善?在化解“过剩产能”上有何新措施?
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意见》是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行业盼望已久的重大政策性文件,这关乎到‘十三五’期间建材行业发展的大事。”
“水泥行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关键要抓住产能过剩、结构调整、无序竞争等突出矛盾问题,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停止新建水泥项目、引导劣势企业退出、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强行业自律、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扩大品种和提高质量、关注和投资国外市场。”孔祥忠说。
《意见》在目标任务中提到: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孔祥忠认为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完成目标任务不成问题。“2015年前10大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已占全国总量的54%,前50家占到75%。到2020年,随着停建新增产能、落后产能退出和企业兼并重组,实现60%以上的比例是可能的。”他说。
孔祥忠强调:“我认为《意见》基本代替了过去每个五年计划的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化解水泥产能过剩、加快建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并就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任务落实做出来具体部署。”
《意见》还提出关于探索由大型骨干水泥企业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联合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奖补主动退出的产能。但目前尚无具体的操作实施办法,如何推进?对此,孔祥忠表示:“可参照‘差别电价’的做法,加收企业生产电价,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淘汰总量和淘汰进度,订出加收电价的标准,用于退出企业的补偿。也就是今后续存企业为退出企业提供必要的补偿。再加上《意见》里提到的政府将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环保、能效、质量、许可证的查处,有望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
玻璃行业: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意见》不仅是国务院一系列产能过剩行业实现脱困发展产业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玻璃行业“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表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玻璃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意见》的出台为玻璃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于玻璃行业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玻璃行业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提高运行质量,尽快实现脱困增效;在于提升行业信心,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从而凝聚智慧、形成合力,共克时艰;在于加快推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促进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玻璃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玻璃行业要抓住机遇,严格执行政策要求。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认为,《意见》抓住了玻璃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这个关键,既着眼于解决稳增长增效益、促进脱困增效这个行业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又着眼于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和健康持续发展中长期目标;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地的措施;既有强制性的要求,又有鼓励性的扶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基于平板玻璃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提出了压减过剩产能的途径,分别是强制性的“严禁新增产能”,强制性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性的“推进联合重组”,以及鼓励“限产”。
《意见》还给出了加快转型升级的具体途径。
《意见》提出:通过“发展高端玻璃”等引导玻璃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应用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安全玻璃、个性化幕墙、光伏光热一体化玻璃制品,以及适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需要的节能门窗等产品。积极发展建筑用防火玻璃板材、电致变色玻璃等新产品,结合发展设施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开发农业种植和观光大棚所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板材及制品等,明确了向高端转型发展的方向。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表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玻璃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意见》的出台为玻璃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于玻璃行业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玻璃行业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提高运行质量,尽快实现脱困增效;在于提升行业信心,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建材工业:开足马力“补短板”
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建材报社》社长杨军将《意见》的出台形容为“既是一剂妙方,也是一副猛药”。
“称之妙方,即是指在行业发展遭遇‘三期叠加’的现实状况下,《意见》对建材产业的良性发展和重点突破,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具体的工作要求及阶段性的任务目标。”
“所谓猛药,又是对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严重过剩的区域,《意见》突出强调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给予新的强制性要求与限制,敦促各地尽快拿出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等配套落实方案。”
事实上,《意见》的出台,对正处于转型发展攻坚阶段的建材工业无疑是一件大事。“这份《意见》是国务院近20年来首份专门为建材工业制定的文件。”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表示,“这份文件的出台为加快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稳增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杨军认为,化解产能、降本增效、行业转型的工作十分繁杂,称之为千头万绪亦不过分。这其中有重要的一环,即是“补短板”。
“建材行业最主要的‘短板’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绿色发展。非如此,就不能实现《意见》提出的‘十三五’期间的任务目标,即全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杨军说,“建材行业虽为产能过剩行业,却并非处处过剩。这个涵盖领域众多、支系庞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在低附加值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还有很多优势和擅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多‘短板’隐藏在过剩产能的阴影下需要更多关注;还有很多‘黄金洼地’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培育。”
杨军认为,因此在加快完成“去产能”这个目前最重要最紧迫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着力在“补短板”上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全行业都应牢固树立并进一步认识“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绿色发展”这一方针,将去产能、补短板、增效益、调结构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以“绿色”为底色,以“转型”为抓手,在供给侧上截长补短。
数字说话
7.3%
2015年我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产量分别达到23.5亿吨、7.4亿重量箱、101.8亿平方米,均居世界第一位,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国内全部工业比重达到7.3%。
383亿美元
2015年建材出口额达383亿美元,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玻璃纤维、建筑陶瓷等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居前列,水泥建设工程服务已占海外市场50%以上的份额。
6.9%
2015年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虽然增长了3.3%,但全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了6.9%,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利润大幅下降、销售利润率大大低于全行业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