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65%的新房屋一至两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渗漏占房地产质量投诉的65%,65%的建筑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司长梅建华在全国建筑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大会上抛出的3个65%,深刻地反映了防水行业的质量现状。
近年来,防水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进入。在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如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产品无差异化竞争等。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曾表示,“我国防水材料行业年产量是市场需求的6倍,产能严重过剩。”在残酷的竞争下,企业为了生存,低价竞争的销售模式愈发普遍。同时,防水工程大多数为隐蔽工程,短时期内难以发现渗漏现象。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获取利润,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我国建筑防水生产企业大约有3000家,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有一些小作坊,防水材料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众多。劣质防水材料流入工地,给建筑渗漏埋下了隐患。
种种迹象表明,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的整顿刻不容缓。那到底该由谁来制约呢?
1、政府?
的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好的政策诞生不易。无论是来自行业诉求还是市场倾听,这其中都有个自下而上的传达过程。而顶层设计者根据情况要融合相关部门和智库精英求证、讨论,以及假设,辩证等诸多环节的推敲打磨,方让政策雏形渐现轮廓。而政策在中南海开花,再到全国各个基层结果,这其中就事关政策出台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出台政策之后的落实是最为关键的。
2、协会?
也不错啊,防水协会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研究本行业发展中重大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本行业情况、要求和建议,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和防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3、行业自身?
行业企业必须开展产品质量攻关,通过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改善服务,着力提高防水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企业既要抓产品质量保证,确保消费安全,提振消费者信心,努力扩大老产品销售,又要抓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加快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
并且加强自律,加强企业合作,共同抵制假冒伪劣,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比如:
关于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若干规定
一、健全防水工程的标准规范。为使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标准规范可遵循凡当前还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的,应即着手列入编制与修订项目计划;已下达编制与修订项目计划的,应抓紧工作,尽速完成。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在近期内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修订和完善现行屋面、墙面、厕浴间和地下室等防水工程构造标准图集。
二、实行对防水材料质量使用认证检测。每年由全国防水材料质量使用认证检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防水材料进行抽样检验,通过抽检,确认一批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对产品技术指标先进且具有良好耐久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优质防水材料,通过适当形式向广大用户公布和推荐。
三、确保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水工程施工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范。防水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对图纸的会审,通过会审,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及有关要求;并应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说明。施工中,对防水工程中的主要部位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完工后,屋面、墙面、厕浴间均要分别情况进行浇水、喷淋或蓄水试验。
四、推广应用性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和相应的施工技术。对屋面防水材料采用化纤胎或玻纤胎改性沥青卷材的,为保证其达到必要的耐久性和强度一般其总厚度不应少于4mm。
五、加强组织领导。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多,渗漏情况严重的地区和部门,应建立相应的防水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措施,组织技术攻关,推广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科技成果,力求在短期内使渗漏得到治理,防水工程质量得到提高。
今后随着业主对产品质量内在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想要从根本上扭转防水市场上产能过剩,以次充好的现状,小编觉得决策权,攥在防水企业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