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热保温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无序;分管部门众多,从各部门立场出发制定的行业标准也五花八门,内容多有交叉却难以落地,未来建筑保温隔热行业将如何发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玉忠对行业发展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
畅言网:目前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行情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这些新趋势对行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杨玉忠:我国保温材料用量很大,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正规化的大厂产品所占比例会越来越高,低端的三无产品占比将会越来越低,区分高端与低端产品不能简单地按照防火等级划分,而要全面考虑产品的综合性能,那些经过产品认证检测、手续齐全、性能参数好的,都可以定义为高端产品:低端产品则是指某些性能打不到产品标准要求的廉价产品。
国外的建筑节能产品应用以认证推广为主,我国的认证体系也正往这方面引导。尽管目前认证还不是建筑节能产品的主要推广手段,但产品认证(或标识)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保温隔热专业委员会对隔热保温产品进行了试点式的产品认证,不仅对产品自身质量进行把关,还对生产环节和原材料也进行了把关,因此经过检测认证的产品在性能上是有保障的。
有些部门和机构也在做产品认证工作,但是因为缺少政策上的鼓励,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制定政策让认证的产品免检或减少检测批量,使材料生产企业从中获得一些认证方面的利益,就会极大地推动认证工作的开展。
可以预测的是,未来我国对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会有更高的要求,多功能性复合板、真空板等新型保温材料和构件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机会,传统的保温材料,如果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材料的保温性能,那么也将会在未来的建筑保温隔热行业增加市场竞争力。至于其它的一些性能的发展趋势,如防火等性能,则受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不好预测。
畅言网:当前隔热保温行业实行什么标准?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对行业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
杨玉忠:先说标准问题吧。我国与国外不同,国外的保温材料种类用于建筑上的相对较少,我国的建筑隔热保温材料种类繁多,对应的标准也很多,有些产品可能只有一个行业标准,而有些产品则有多个标准,比如聚氨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不下四五个。这些指标相互之间的基本趋势一致,不过有些参数也相互矛盾。
从现有情况来看,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和指标的苛刻程度不亚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没有问题,只是实际执行情况不理想,特别是我刚才提到的三无产品比较多的这种现象广泛存在。那些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参数标准的产品都非常优秀。相对于进一步完善标准,我觉得应该根据产品对标准进行统一,不能太多太乱。
畅言网:这个统一工作由谁来做?
杨玉忠:由于国家有些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是特别明确,比如建筑行业的一些标准,有些标准是建设部系统制定的,有些是工信部系统制定的,有些是建材联合会系统制定的。这些口径出来的标准各自针对的领域相对清晰,但是在一些具体细节出现了交叉。要说将来谁能统一这些口径,我觉得还是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由专业的协会来制定标准。但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有专门的政策推动。
畅言网: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建保障房必须达到绿色一星的要求,对隔热保温行业意味着什么?对行业发展是否利好?
杨玉忠:在绿色建筑中,节能只是“四节一环保”中的一个方面。目前情况是,我国制定的节能标准在绿色建筑中所占的权重已经高于国外,节能可以说是绿色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块,因此绿色建筑对节能的推动作用很大。但这对保温隔热意味着什么呢?我国的保温隔热行业主要依靠节能设计标准来框定,在我国,做节能建筑被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城镇房子不做节能措施是违法的。绿色建筑对节能的促进是良性的,但不是说没有绿色建筑保温隔热行业就不能发展。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的保温隔热行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既然提到了绿色建筑,就不得不提超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对保温隔热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超低能耗建筑是在现有节能建筑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对保温隔热的要求。比如一个工程,原来需要一万立方保温材料,做成超低能耗建筑后则需要三万立方甚至四万立方,至少从用量上大大促进保温隔热行业的发展。目前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势头很迅猛,可以预计,这种趋势对保温隔热行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畅言网:为什么国家没有往超低能耗建筑上引导,它却会有那么大的发展势头?
杨玉忠:超低能耗建筑还处于半研发半实践阶段,还没上升到系统的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层面,环能院也正在为北京市做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的课题,北京市相关部门也正在考虑是把75%的节能标准再逐步提升,还是干脆一步到位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水平。
畅言网:超低能耗建筑的节能标准是多少?
杨玉忠:没有明确的标准数值,但有一个中心思想,以北京为例,即冬天不需要额外的供暖热源(例如:暖气系统)。北京、河北、山东等省份都在积极建造超低能耗建筑。上海等南方地区也在研究适合当地的超低能耗建筑体系。南方做超低能耗建筑相对困难,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能够解决夏季制冷的能耗问题,尽管已经建成几个示范工程,要说是“超低能耗”比较牵强,空调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需要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北方冬季可以不需要暖气,因为人体、设备、灯光照明都可以发热,冬天采暖能耗比较好解决,而夏天的制冷是个相对较大的问题。
畅言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节能非常令人关注,假设建筑的使用年限为70-100年,隔热保温材料的生命周期是否也那么长?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需要翻新吗?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如何解决?
杨玉忠: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做保温起,就有人不断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甚至行业内还有很多别的说法,比如“用无机保温寿命会很长,有机保温寿命很短,不超过20年”。20年的提法,我个人觉得可能跟某些实验方法有关,说这些实验只能考察20年的耐久性,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我们常说的聚苯板保温材料,在外墙外保温领域存量最大,目前发现的工程有超过20年的,保温性能依然很好,事实证明聚苯板的寿命不是只有20年,至于到底能用多少年,这个与使用状态有关,如果保护的很好,将有可能做到与建筑同寿命,中间不需要大型的、拆除式的翻修。就像混凝土结构,我们以前常说寿命就50-70年,但现在超过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在世界上也不少。保温材料主要怕紫外线,如果外保温没有遭到破坏、撞击或者其他的损坏,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有效保持50、70年,如果保护得不好,确实存在二次翻新或维修的问题。
理论上,保温材料都可以回收,不论是有机还是无机,特别是像胶粉聚苯颗粒类的保温浆料,最初的初衷就是回收聚苯板废料再加工生产的,但回收的人工成本代价太大,目前还没听说有规模性企业专职在做保温产品回收工作,这个主要是经济性问题,而不在于材料本身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保温材料使用年限都相对较短,大规模使用还不到20年,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翻新的浪潮,只有少部分因为工程质量缺陷等问题而进行返工或维修的个体现象。
畅言网:如果将来还是没有人去回收的话,这种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哪一方面的?
杨玉忠:其实保温材料有几种处理方式,现在北京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北京正在对既有建筑做保温改造,先改没有保温的房子,下一步就是改节能30%和节能50%的房子,这些初期节能建筑只贴了一层薄薄的保温板,或者只刷了一点点保温浆料,这种房子将来会怎么处理,是铲掉重做还是在原来的保温板基础上加做?这些方案都在思考当中,如果能做到在老保温层上加做新的,那就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而且老的保温材料还会继续发挥部分作用。
畅言网:隔热保温材料的使用会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达到绿色节能,请问材料本身的生产是否也“绿色节能”?生产隔热保温材料对环境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吗?
杨玉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问得比较深入,考虑的是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问题。我们使用保温材料是降低能耗了,但保温材料自身的生产也在消耗能源,到底这两者的能耗能不能互相抵消,或者它俩能耗各占多少比例,这个问题我们也在研究当中,包括用碳排放的概念,这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
首先,碳排放能测量出生产这些保温板消耗了多少能源,这些保温板在建筑的使用期内发挥了多少节能作用。至于对环境污染这块,在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上又进了一步。我们刚才谈论的是简单的能耗问题,说白了就是消耗化石能源的计算问题,这个环境污染更复杂,比如,建筑用能是使用煤电还是使用水电,另外,生产的保温材料种类不同,污染也不用,比如岩棉和聚苯板,污染程度和污染性质不同,有对大气的污染,有对人体的污染,这个事情比较复杂。
但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好,我们应该关注保温材料从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的碳排放情况,和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所发挥的节能作用(降低能耗)做一个对比,这个事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做到,而且对全社会都很有意义。目前真正在做这种测算的机构和个人都还很少,环能院也在做,但有些环节不好界定,比如使用年限临界点问题。假设有一种保温材料,通过计算,可能会得出结论:使用年限低于十年,显然不用保温板对整个社会更好,如果超过十年,则对社会能源的节省更有利,节能建筑使用时间越长节约的越多。
关于临界点的判据也在研究中,很多参数需要人为确定,不是真实发生的,尽管大家都是在一个平台下比较,纵向不一定很准确,但横向是公平的。比如,都以使用20年的聚苯板为例,这种情况下,对所有的聚苯板生产商都是公平的,但是聚苯板跟岩棉之间的差别可能会存在数值上的不公平,这种情况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合理。
畅言网:国外使用岩棉吗?我国是否提倡使用岩棉?
杨玉忠: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大量使用岩棉作为外墙保温的主要材料,国内使用聚苯板居多,岩棉的使用量也在增加。消防部门提倡使用岩棉等无机保温材料,建设部门从节能的角度提倡保温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因为岩棉的保温性和节能性较差,工信部也不提倡使用,因为岩棉生产是工业污染大户,出发点不一样会导致关注的角度也不一样。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保温材料使用的种类实在太多、五花八门,有聚苯板、聚氨酯等有机材料,也有发泡水泥、膨胀玻化微珠、胶粉聚苯颗粒等无机保温材料和混合型保温材料,很多是我们自己发明和使用的材料。
畅言网:请谈谈环能院的最新动向。
杨玉忠:环能院更多地关注于建筑的整体节能,包括节能系统和围护结构,还有绿色建筑,最近则把超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列为了其中一项主要工作领域,提供设计、咨询、技术引领、测试等服务。超低能耗建筑咨询非常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主动推广,二是超低能耗建筑不同于传统的节能设计,很多建筑设计单位做不了,环能院做了很多这样的项目,技术成熟后别的设计院可能也会更多地做这个,但目前还是以环能院为主。
以当前现状来看,超低能耗建筑多数以示范工程的面貌展现于社会上,主要是政府行为,部分是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做。在超低能耗建筑中,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是其中的一个技术重点。
畅言网:请谈谈对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判。
杨玉忠:我觉得从2014年起,保温隔热行业变得越来越艰难,行业的无序竞争非常严重,很多保温材料的售价甚至明显低于成本价,未来还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规范行业,这种情况在2016年估计暂时也不会好转,因为房地产行业除了一线城市外,整体也不会有大的好转。再过几年,经过一番整合、兼并、淘汰之后,能存活下来的大企业应该说都是好样的。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的隔热保温企业确实太小太多太杂,将来会逐渐走向关停并转,最终保留少量的规模化企业,因为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