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住建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未来5年,将新建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在包括城市副中心行政区等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目前开始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已有接近5万平方米。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在建筑规模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到2020年民用建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100万吨标准煤以内,2020年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十二五”末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下降25%,建筑能效达到国际同等气候条件地区先进水平,同时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北京新机场、2022北京冬奥会场馆、环球影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节能绿色建筑的典范。
具体而言,首先是从新建建筑开始,再推广到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从2016年开始,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新建不低于30万平方米的示范建筑,建筑的类型将涵盖城镇住宅、城镇公用建筑、农村住宅等。”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介绍,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接近5万平方米,主要是保障性住房等,另外,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等一些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筹划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将来本市会形成超低能耗建筑的系列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的产业链,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本市还将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在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重点产业功能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在社会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鼓励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2020年底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上应用比例达到40%。
同时,还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推进可再生能源在重大项目中的应用。新增太阳能热水的民用建筑面积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0万千瓦。新增浅层地温能、深层地热能、污水源、工业余热和空气源热泵供暖面积1300万平方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