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上海获绿建标识建筑已超过3400万平方米

来源:中国墙材信息网 2017-10-25 阅读:2975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颖日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筑的“绿色”和“低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深入,绿色建筑成为中国开发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自2014年开始贯彻实施绿色建筑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上海已经实现了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形成了有效推进建筑绿色化的发展体系和技术路线和良好的绿色建筑产业生态环境。”在张颖看来,上海无疑走在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前列。


上海获绿建标识建筑已超过3400万平方米


作为国内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张颖当前正与她的团队进行以性能目标为导向的绿色建筑优化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同时,根据当下市政交通领域大规模建设的需求,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向更为广阔的城市建设和运营领域输出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张颖强调,在能源供应总量约束之下,唯有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用有限的能源供给,支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根据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而通常所说的“低碳”建筑则有包含减少自含碳及运行碳这两个实现途径,“两者在本质上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


张颖透露,在行业中,目前影响较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有美国LEED、日本CASBEE、英国BREEAM、德国LNB、澳大利亚NABERS等。从国情出发,中国在2006年推出了首部颇具中国元素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例如对接行业发展趋势,独立增设绿色施工部分,并鼓励绿色建筑项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以及“海绵城市技术”等,这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体现;其后,又在2014年发布了修订版本。今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则,可见绿色建筑在中国前景是非常明朗的。


张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在城市规划、土地出让、项目立项等阶段明确项目绿色建筑星级要求,绿色建筑专项审图制度也进入常态化。仅2016年一年,全市完成绿色建筑审图规模就达到3524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底,上海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项目总数量398个,建筑面积3423.69万平方米,规模和数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市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中,办公楼、商场和商品住宅占比较高,星级分布呈现橄榄型,二星级占到68%左右,一星级与三星级各占16%左右。


张颖认为,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地推进绿色建筑向着量质齐升的方向发展,将成为上海绿色建筑下个阶段的发展趋势。


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的本源


张颖强调,要打造真正“绿色”的建筑,最重要的是把握两个原则: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精髓。”张颖表示,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中国绿色建筑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很多的命题,但也为设计提供了很多创作的空间。例如,原来福建的土楼、陕北窑洞、上海的石库门老虎窗、北京四合院,都有着很多的生态元素在其中。


以人为本,则是绿色建筑之本源。按照张颖的解释,建筑终究是为人所用的,若不能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空间,那建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的功能属性。因此,“需要在节能和舒适之间保持一个平衡……我们定义的绿色建筑,始终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是在满足一定的舒适度的前提下,来实现建筑的节能、节水、节材。”


张颖认为,在推行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需要有正确的心态,还需要管理者、开发商、设计师、咨询师、施工单位和产品材料提供商的全产业链协同。同时,也不可忽视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校等各方的作用,“在产学研联动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从点到面支撑全市的城市更新进程。”此外,张颖还建议积极吸引公众参与和绿色建筑有关的行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绿色建筑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