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外保温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防护面层砂浆出现局部泛白,特别是在天气潮湿的沿海地区或防护面层砂浆刚施工完不久被雨水淋过,泛白现象更是经常会发生。经常有客户问起,这些表面泛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或者这层白到底是什么物质呢?进而会联想到,防护面层泛白,会不会对防护面层质量造成影响呢?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砂浆泛白的原因:
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的原因很多, 可以分为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属于初次泛白的原因主要是砂浆内部存在可溶性的盐类和碱类物质;来自二次泛白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防护面层在未完全干燥前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当水分从防护面层表面向内部渗透后,将内部可溶性物质溶解,而当干燥时,水分由内向外发生迁移,又将可溶性物质携带到表面,随着表面水分蒸发,便将白色的可溶性物质留在表面,也即产生泛白现象。
防护面层砂浆中的胶凝材料----水泥是一种碱含量很高的物质,硅酸盐水泥中,CaO的含量大约为62--67%。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硅酸钙和Ca(OH)2, 并放出一定的热量,水泥水化过程中,C3S和C2S水化生成C-S-H凝胶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Ca(OH)2,Ca(OH)2除有一部分用以维持液相的碱度(水泥毛细孔中液相的PH值=12.5--13.5)外,其它大多以晶体形态存在于水泥石中。
Ca(OH)2是一种极易溶解的物质,在水泥防护面层砂浆凝结硬化早期,随着防护面层砂浆的干燥,其中的自由水会逐渐沿着内部毛细孔向外迁移,以补偿表面被蒸发掉的水分,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将溶于其中的Ca(OH)2带出,当到达防护面层砂浆表面后,Ca(OH)2还会与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附着在防护面层砂浆表面,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防护面层砂浆表面的泛白现象。这种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泛碱称为初次泛白。
一般情况下, 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迎风面少得多。这是由于朝阳迎风面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内部的游离水向表面迁移时, 会向蒸发快的表面移动。砂浆在硬化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 硬化速度逐渐减慢, 在雨雪的侵蚀下,水分又会在某些部位渗入砂浆内部, 进入的水分又会溶解残存的Ca(OH)2。当这些水分随外界温度升高而蒸发时就会将溶于其中的Ca(OH)2再次带到结构表面, 形成二次泛白。一般来说,防护面层砂浆发生二次泛白现象,除了因为它自身内部存在一定量可溶性盐或碱这一先决条件外, 还因为它属于多孔材料, 内部均存在有大量尺寸不同的毛细孔, 成为可溶性物质在水的带动下从内部迁移出表面的通道。可以说,后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
1.防护面层砂浆硬化后,即使比较干燥,但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受到雨水浸泡,当水分渗入其内部,将其内部可溶性物质(如NaOH、KOH、Na2SO4、Ca(OH)2等)带出来,碱与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与硫酸盐一起沉淀在表面,且象CaCO3、CaSO4等物质不易被雨水冲走,因而牢固地附着在防护面层表面。
2. 当有一定湿度时, 空气中的CO2与水分结合形成H2CO3,H2CO3与基材表面的Ca(OH)2发生反应, 生成CaCO3; H2CO3还会渗透到基材内部与Ca(OH)2化合成Ca(HCO3)2, Ca(HCO3)2也会随着表面水分蒸发被水分从基材内部带出来, 直接结晶, 或者再与H2CO3反应生成CaCO3。
3. 由于工业污染, 空气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SO2, SO2溶于雨水后形成酸雨, 这种酸雨渗入基材内部, 与基材中的碱性物质相结合并随着水分迁移到表面结晶, 也会引起泛白。 上述这些白色物质的析出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基材表面的密实性, 但是由于雨水循环作用, 会将沉积在表面的可溶性的结晶物冲走, 而基材内部由于可溶性物质的溶出, 增大了孔隙率, 降低了基材的抗渗性, 从而会使盐、碱的析出作用加剧。
第二次泛白与初次泛白有所不同, 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在防护面层的整个表面上, 而是不均匀的出现在局部表面。这种泛白与水泥品种、用量、密实度、吸水率和孔隙率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
一般来说,对于合格的外保温防护面层砂浆,泛白属于偶然现象,在刚施工完时并不会出现泛白现象;出现泛白主要是指后期泛白造成,由于防护面层砂浆未隐蔽下过小雨,或项目所在地近期空气湿度大,因此造成了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影响建筑物美观,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另外施工时工人搅拌砂浆在不同时段、不同批次的砂浆水灰比不一致,也可能会导致同一面墙面防护面层出现部分泛白的情形。
当前,尤其是秋冬季节的外保温工程,为提高防护面层砂浆早期强度和加快施工进度,一般都会使用一些早强剂,但是这些早强剂往往增加了防护面层砂浆中的可溶性物质,因而增大了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的可能性。
那么泛白部位砂浆强度会不会降低?这个应该是业主或施工单位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小编对防护面层砂浆泛白部位现场进行物理测试,用钢钉、钢筋等硬物对表面进行划痕检测。
经过对多地区,多项目砂浆出现雨后泛白进行检测,我们发现砂浆泛白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出现的偶然现象,表面泛白物质为砂浆中的钙镁氧化物析出沉淀于表面,此物质已经不溶于水,不会造成二次返碱。外饰面的渗透底漆工序施工,对防护面层会进一步起到渗透加固、隔离封闭的作用,因此不会对外饰面腻子和涂料造成破坏。这些砂浆表面的初次泛白为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物,相对来说PH值较为接近7-8,而非返碱返出来的高PH值的碱性物,对下道工序的腻子和涂料一般不会形成破坏作用。
砂浆表面泛白虽然不会对防护面层砂浆自身强度及后期外饰面的腻子和涂料造成破坏,影响感官效果,那么该如何避免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呢?
究其原因,泛白和泛白程度如何,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防护面层砂浆中可溶性盐、碱的含量; 2. 防护面层的渗透性; 3. 大气、雨水中酸性氧化物的含量及对砂浆表面的作用情况等。
预防泛白的措施 消除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现象的发生,要以”防”为主, 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处理,砂浆泛白几乎是通病,你无论用什么水泥都有可能泛碱,只是高铝水泥,低碱度水泥泛碱的可能性要少点!再说了,碱含量指的是水泥中钠离子,钾离子等的含量,与溶液的PH成碱性是两回事!普通水泥溶液的PH值为13--14,强碱性,低碱度水泥,高铝水泥溶液PH值为7--9,是弱碱性。解决泛白的方法得从配方整体着手。
1、在选用水泥时, 应尽量选用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的低碱水泥。
2、配制防护面层砂浆时,对集料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应该严格控制其可溶性盐含量。
3、尽量不使用碱金属含量高的外加剂。在配制防护面层砂浆或砂浆时, 采用适宜的外加剂, 如使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 可以降低拌和用水量, 从而减小防护面层砂浆或砂浆的孔隙率, 改善孔结构, 提高抗渗性能。可以说,只要是能够增强防护面层砂浆或砂浆密实性、减少开裂且含碱金属氧化物少的外加剂都可采用,如防水剂、膨胀剂和早强剂等。
4、在配制防护面层砂浆时, 适量掺加一些活性硅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等,因为它们都含有一定量的活性SiO2,在水泥水化过程中SiO2可以与水泥成分C3S、C2S水化产生的Ca(OH)2发生二次反应形成C-S-H凝胶, 当然更易与水泥中强碱NaOH、KOH发生反应, 因而降低了防护面层砂浆中的游离碱含量。这样防护面层砂浆硬化、干燥后,既使水分渗透到基材内部,可供析出的盐或碱量也很少。另外,由于粉煤灰、硅灰的掺加, 可使硬化后防护面层砂浆的抗渗性大幅度提高, 则外界介质也难以进入。可以说, 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对预防砂浆或防护面层砂浆表面泛白具有双重效果。
当然,在施工时, 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首先,外保温施工中应时刻注意天气变化,避免低温及高湿天气条件下施工防护面层砂浆;另外,外保温防护面层砂浆施工完成之后不宜暴露时间过长,应及时进行外饰面施工并避免遭受雨淋。防护面层砂浆在初凝时, 渗出表面的水分越多, 出现泛白的严重性就越大, 也就是说水灰比大的防护面层砂浆泛白较多, 为此, 在满足施工操作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拌和用水量。当泛白现象发生后, 在不影响砂浆性能的情况下, 寻找一些有效对策来处治, 对消除泛白,是非常可取的。
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外饰面效果,涂刷外墙涂料必须等防护面层砂浆完全干透后方可进行。不管怎么说,施工条件的温湿度是对水泥基砂浆外保温防护面层泛白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