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到2006年,北京市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持了130个科研项目,编制了各类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标准图集、设计施工验收规程和定额标准40多项,创造了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条件。目前全市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建筑工程比重达到92%以上。
实现禁用禁产粘土砖的目标
粘土砖曾经是北京地区千百年来的主要建筑材料。上世纪90年代初,粘土砖生产集中的地区窑坑遍布,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实现首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分步骤地禁止使用和生产粘土砖。1994年和1998年,由北京市建委、规委等有关部门两次发文,先是禁止在围墙、框架建筑填充部位,后是在城近郊区、远郊区县政府所在地和开发区的地上建筑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到2003年底,北京市停产并拆除了161个粘土实心砖厂,实现了禁产粘土实心砖的目标。
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北京市政府决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在全市禁止生产粘土多孔砖和掺加其他原料的粘土砖。到2004年底又停产和拆除了149个烧结砖厂。至此,粘土砖禁用、禁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扶持新型墙材发展,支持了61个墙体材料的技术改造项目。包括新建煤矸石页岩砖生产线22条,形成生产能力14亿标准砖;新建混凝土承重砌块生产线10条,形成生产能力100万立方米;新建灰沙砖生产线2条,形成生产能力1.8亿标准砖。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建设非承重砌块生产线50余条,形成生产能力300万立方米,建设建筑轻板生产线100多条,形成生产能力2800万平方米,保证了禁产粘土砖以后建设工程和农民建房对墙体材料的需要,也成为建材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新建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大量消纳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渣土等固体废弃物,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乡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一五”规划让节能墙改走向农村
五年来,北京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80号令、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我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进展情况,相继发布了《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通知》等5个实施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从1995年开始,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同步,北京市连续制定了建筑节能墙改“九五”、“十五”规划,规划目标均得到如期完成或提前完成。《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建筑节能墙改工作向农村发展。规划还提出,“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市建委在《建设抗震节能型农民住宅的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农村住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推进建筑节能墙改向农村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是:示范引路、政策扶持、服务到位、节能惠民。到2006年底,我市已经完成第一批234户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墙改示范。2007年,经专家评审,确定支持1250户示范建设。
墙体保温技术尚待提升
近年来保温墙材的使用在北京市已非常普遍,建筑节能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北京市1988年、1998年、2004年连续发布实施节能30%、50%和6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目前墙材市场各类保温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因为容重轻,保温性能好,易于加工和良好的防火性能而逐步在建设工程中得到推广,但饰面空鼓和脱落、施工质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力度依然不够;石膏制品以其低价格、低污染、可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易于加工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但饰面开裂和防水防潮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煤矸石页岩砖是粘土砖的替代材料,其性能指标均达到或高于粘土砖,但由于原材料不同,容易产生泛霜和石灰爆裂等问题,污染物排放依然严重;利用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和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墙体保温材料基本是聚苯类制品一统天下,具有防火、抗老化功能的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