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落实到建材行业,装配式建造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一直是建材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但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国建筑行业准备不足,规模企业寥寥无几,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比例不足5%,距国务院提出的10年提至30%的目标相差甚远。产业发展何去何从?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春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曹宝华就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曹宝华表示:“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观念意识尚未从传统建筑中解脱出来,市场行为沿用传统模式,国家支持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存在短板,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为此,他建议,想要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要政府层面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他表示,首先需要政策引领。
根据党的十九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精神,一是要出台国家和地方《装配式建筑发展条例》,对装配式建筑的规划与建设、运营与改造、技术与应用、引导与激励等进行顶层设计和规范,推进“数字型城市、数字型建筑、数字型建造、数字型运营”;二是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项目各类优惠政策,比如可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可享受增值税按比例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优先开辟商品房预售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三是坚持分类推进,把装配式住宅分为多个细分种类,比如适合城市的高层装配式住宅、适合农村和旅游景区的低层装配式住宅,出台分类细则和建筑标准,分阶段重点推进。
其次,推进政策落实。
一是要增设或扩大装配式建筑监管职能部门,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分解细化,将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二是开通装配式建筑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督促地方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执行装配式建筑标准,严格查处没有按装配式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项目,扩大装配式建筑强制实施范围;三是对总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预制装配率达到一定比例的装配式项目给予补贴,对企业自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给予奖励;四是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提供用地支持;五是在建设领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Ι级应急响应措施发布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地可不停工。
最后,还要强化政府引导。
政府要用“倒逼机制”和“奖励机制”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要大力度培育市场主体。搞好顶层设计,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实施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鼓励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紧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完成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重大变革,扶持发展大型住宅产业化部品生产企业;要引导设计、施工、部品生产和开发企业转型发展,提高技术集成水平,适应产业化住宅建设需要。二是全面形成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加快形成一整套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的技术规程,培育一批能够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产业链资源,鼓励设计、开发、部品生产、施工、物流企业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或形成大企业集团,提高装配式住宅部品部件生产能力;奖励扶持措施要向技术创新、采用标准化构件的项目倾斜。三要充实完善装配式相关建筑标准、技术规程、制度措施,明确界定各方主体的责任,强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等环节的监管,保障装配式建造质量,为装配式项目报建手续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