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建的最高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将很快在广东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落成。日前,在全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现场会上,这个建筑高度达182.35m的华润城润府三期项目,被现场观摩的建筑专家和企业家誉为我省绿色建筑的新标杆。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的示范城市,深圳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项目达14个,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31个,总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而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过937万平方米,约占本年度新开工建筑面积的5.2%,装配式建筑面积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在建全国最高装配式建筑住宅项目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设前先以预制的方式在现代化工厂完成建筑构件的生产,然后再集中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
相比传统建筑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可控性强,实现了建筑质量、成本耗能、工期进度三个方面上全流程可控,同时还兼备绿色环保的优势。据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统计,相较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节水80%-90%,节能70%,节时70%,节材20%,节地20%。华润置地有关负责人坦承,正因为装配式建筑既能提高建筑质量,还能有效实施节能节材。因而,他们在三期项目中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大力探索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方式。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规划的7栋塔楼中有6栋为装配式结构。建筑高度最高为182.3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高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采用了“内浇外挂”体系,非承重外墙、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轻质内隔墙板等多类型构件都是通过预制生产的,预制率超过15%,装配率超过56%。
根据深圳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该市传统建筑材料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达到900万吨,而每年城市建筑施工数量大约为5900万。正因为传统建筑方式给当地造成的巨大环保压力和安全隐患,深圳从数年前开始便把装配式建筑当作践行绿色建设的一个重点产业来大力推进。深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现场介绍,截至目前,深圳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突破1000万平方米,并创下多项国内第一,被住建部认定为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8家深圳企业入选装配式建筑基地名单。
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初具规模
正是得益于深圳、广州、东莞等一批珠三角城市的大力推广,近年来我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在当日的现场会上透露,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937万平方米,约占2017年度新开工建筑面积的5.2%,装配式建筑面积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广东培育了深圳市1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等15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涌现出裕璟幸福家园、华润城润府三期等一批典型范例,取得了积极成效。
不过,张少康也指出,全省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类构件厂超过30家,生产线超过111条,生产能力超过572万平方米,构件产品涵盖预制外墙、楼梯、阳台、内墙条板、飘窗、空调板、叠合梁板、预制墙板等类型,但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总体还比较缓慢,还存在一些短板,突出表现在部分地区重视不够、认识不够、宣传不够,有畏难情绪,观望多、行动少、开工建设的项目寥寥无几;相关配套政策滞后,相关技术和产业配套还不完善,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我省大部分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国家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不相适应等。
在他看来,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广东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地提高建筑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从战略上来看,装配式建筑能够催生新产业新动能,能够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能够起到补短板的作用。因而,未来我省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深圳、广州、东莞等工作推进比较快的城市,要做好“扩面、增量、创优、推广”工作,继续当好全省的排头兵,把普及面和量做大,再创一批精品项目。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不足。还没有开始推的城市要在“学习、谋划、推动、落实上下功夫”,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要选择一些突破口积极推进。同时,在不同部门之间要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实现2020年和2025年的阶段性总目标。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未来我省仍将在建筑业大力发展新型建造和高质发展,尤其重点做好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坚持质量优先和做好宣传培训和交流四项工作。今后要建立健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六大基础体系”,即政策法规体系、制度机制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标准定额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队伍体系,形成广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新格局。尤其要坚持质量优先,稳步发展成熟可靠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合理选用装配式建筑类型,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智慧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