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桂林市工信委的统计中,2017年桂林的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达到了55.87万吨,这是2016年的5.48万吨的十倍,同时也被认为是桂林砂浆产业进入行业快速发展期的标志。
根据2017年自治区散装水泥办公室下达的目标任务,预拌砂浆供应量全年要达到10万吨,而桂林去年总年完成的预拌砂浆累计供应量为55.87万吨,超额4倍完成了供应量任务。
14日,记者跟随桂华建材有限公司的预拌砂浆运输车一起来到了工地上。砂浆制作出厂后,直接被装罐到运输车内保持密封状态,运送到工地后,将运输车与工地现场的搅拌罐连接传送,开启搅拌罐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整个过程都保持在密封状态,这就直接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扬尘带来的大气污染。
此外,通过核心技术,预拌砂浆厂家能将工业废渣磨细成级配很高的沙子,从而取代了传统砂浆对河沙的使用,推广后对于因现场搅拌砂浆而衍生出来的河沙开采产业,将形成最直接有效的打击。
截至目前,桂林已经有5家预拌砂浆企业正式投产,年产能达300万吨预拌砂浆,拥有运输车25台、专用流动罐350个。
政策实施产业受益
尽管在2013年,桂林市就下发了预拌砂浆的暂行管理办法,但是直到2016年,桂林的预拌砂浆才首次实现零的突破。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6年10月,市工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从2016年11月1日起,象山、秀峰、叠彩、七星、雁山、临桂6个城区和灵川县全境范围内建筑工地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只能使用预拌砂浆。同时各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必须选择与设计项目配套的预拌砂浆进行设计,桂林也成为了全区第二个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城市。
“禁现”通告直接拉动了桂林预拌砂浆产业的发展。“也差不多从去年4月份开始,政策影响开始显现了出来。”桂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华说。2016年,他的工厂只销售了3万吨的预拌砂浆,而2017年则提高到了13万吨。“预计今年能达到18万吨。”
而根据相关部门预测,随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三年后,将形成年销售收入达6到8亿元的产业。
市场仍待深度挖掘
伴随着“禁现”政策,预拌砂浆行业得到快速提升,但其背后蕴藏着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此。
“根据去年预拌混凝土的一个总体供应量推算,桂林市区的预拌砂浆需求量大概在200万吨,目前预拌砂浆应用率只占四分之一,还需要一个更有力的推广。”刘国华说。
“去年联合环保局、住建委等部门,每个季度都对相关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60个建设工地,并责令9个没有按规定使用预拌砂浆的工地进行整改,另外,还对建设工地进行了100多次的宣传和执法行动。”桂林市工信委原材料工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这些检查只责令按规定整改,并未进行政处罚。”
此外,2016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我市空气质量未达标前暂停审批新建混凝土搅拌和预拌砂浆项目的通知》也表明,在桂林空气质量未达标前,将暂停审批新建混凝土搅拌和预拌砂浆项目。这也给行业准入加入了一道环保高门槛。
“随着行业需求的增加,一些未经审批的厂家可能会混入其中,如果没有更加完善的监管,不仅在制作产品过程中环保要求跟不上,还有可能对刚刚起步的市场造成打击。”一名业内人士说。
进一步的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根据相关指标,桂林在2018年预拌哈将的指标计划为超过80万吨,并力争超过100万吨。
此外,“禁现”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也正酝酿之中。“下一步除了桂林市区和灵川以外,兴安、全州、灌阳等10个县城以及一些毗邻乡镇也会逐步被纳入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范围之内。”桂林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范围的扩大直接预示着市场的扩大,而以目前桂林预拌砂浆生厂厂家的产能来说,是否能够满足全市范围内的产品需求?
“截止2017年底,现阶段桂林市已经有6家预拌砂浆企业备案,有5家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300万吨,基本上是可以满足总体需求的,可以说桂林已经达到了全面禁现的条件。”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因为预拌砂浆的产品特性,它是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运输的,每个预拌砂浆厂都有一定的辐射半径,现在也有一些市内的厂家与县城的工地有输送,而下一步县城方面也会有一些规划。”
“下一步会把尽量把‘禁现’的规定从通知上升到通告,增强后续监管行政执法的效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对建筑工地‘禁现’的执法检查,巩固整治结果,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让预拌砂浆推广再上新的台阶。”桂林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