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耐材工业在国际耐材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耐材工业开始由半封闭状态向开放型转变,陆续与日本、韩国、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技术交流合作的商务关系。不仅组团参加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专业活动,还于1988年在我国首次举办了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连续成功组织了14届国际耐火材料工业展览,自2011年开始还接连主办了4届中国耐火材料生产与应用国际大会。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耐材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耐材工业的出口贸易基本上是以原料出口为主,1988年,全国共出口耐火原材料214.6万吨,耐火制品仅3.73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7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行业在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同时,抓住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使我国耐材工业的进出口贸易进入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从2001年开始,全国耐火材料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05年,进出口贸易量为598.29万吨,比2000年增长51.14%,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79.84万吨,比2000年增长47.53%;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0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1.02%,其中出口贸易额11.45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2.04%。2010年,进出口贸易量为606.80万吨,比2005年增长1.42%,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69.76万吨,比2005年下降了1.74%;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7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51.85%,其中出口贸易额30.4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66.31%。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2015年,进出口贸易量为544.07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10.34%,其中出口贸易量为516.43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9.36%;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0.62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6.60%,其中出口贸易额29.03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4.77%。
2017年,全国耐火材料进出口贸易量为677.69万吨,同比增幅22.57%,其中出口贸易量为638.95万吨,同比增幅22.78%;出口贸易量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量的94.28%;进出口贸易额为33.10万吨,同比增幅20.46%,其中出口贸易额为30.76亿美元,同比增幅19.90%;出口贸易额占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2.92%。
在耐火材料出口贸易活动中,耐火制品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是值得关注也值得骄傲的亮点。改革开放初期的1988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为214.6万吨,其中耐火制品只有3.73万吨,仅占出口总量的1.74%。2008年,全国耐火原材料出口总量为494.26万吨,而耐火制品的出口量达到了209.9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2.48%,制品出口量比1988年翻了56.28倍。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耐火材料行业也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在国际耐火材料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濮耐股份、北京利尔、瑞泰科技、辽宁青花集团、山东耐材集团、中钢耐火公司、武钢耐火、营口金龙、江苏苏嘉、济南镁碳砖等企业,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发展需求,发挥自身品牌、技术、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耐材市场竞争,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也拓宽了中国耐火材料产品的国际市场领域,提升了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2013年开始,中国耐材协会全程参与了世界耐火材料协会的成立筹备工作和章程拟定。随着世界耐材协会的成立,中国耐材协会和加入世界耐材协会的重点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耐材行业秩序维护、市场规则制定等事务,共同在世界贸易平台上维护中国耐材行业利益,促进中国耐材行业健康发展。能在耐火材料行业的国际舞台上争取到话语权,中国耐材协会的声音能得到响应,是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坚持改革、创新转型 实现耐火材料工业新的飞跃
四十年改革风雨兼程,四十载打拼成果丰硕。在党的改革开放旗帜引领下,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蓬勃健康发展、不断壮大,为高温工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经济社会工业领域的助力作用日益突出,在世界耐火材料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也不断提高。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我国耐火材料工业体量很大,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在产业结构、装备水平、品种质量、资源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能严重过剩是市场秩序紊乱稳定发展的瓶颈,“绿色耐材”产量低、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是持续发展的短板,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偏高、耐材再生利用水平低、环境治理压力大是健康发展的障碍。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工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共存。新形势下,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促进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耐火材料行业规范条件》,坚持走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道路,满足高温工业发展要求,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装备升级为重点,加快联合重组,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发展高端品质,促进节能环保,规范市场秩序,强化资源保障,提高国际化水平,促进由规模效益向创新效益转变,努力实现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围绕总体发展思路,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紧紧抓住新常态下企业分化加快、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大力推进横向联合重组、纵向延伸产业链,协同发展生产性服务,组建大型耐火材料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化解过剩产能。在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的过程中,要强化做精做专、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一流企业,组成中国耐火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团队。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在注重耐火材料生产与使用主要相关过程认知研究的同时,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耐火材料设计研发、制造使用、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在“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开发加快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主要开发资源(自然及再生)综合利用工程集成技术、耐火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集成、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型耐火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新技术、氧化物纳米粉体经济化制备及分散技术、耐火材料中低温烧成技术、不定形耐火材料无模造衬技术、耐火材料衬体轻量化技术、耐火材料在役诊断、使用维护及造衬修补集成技术、智能型超高温竖窑和超高温隧道窑集成技术等。重点开发高炉炼铁系统工业炉长寿化用关键耐火材料、非高炉炼铁系统用关键耐火材料;洁净钢冶炼及新一代高效连铸用长寿命、功能型耐火材料;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用关键耐火材料;富氧和全氧燃烧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新型煤化工气化炉用耐火材料;有色金属富氧吹炼反射炉用关键耐火材料;具有微孔结构的高效节能新材料;新型蓄热储能材料、绿色环保型耐火材料、节能环保用特种耐火材料等。还要重点解决混练、成型、烧成、包装及施工设备落后的局面,有效提升全产业的装备水平。
第三,着力环境保护,强化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管理,对现有炉窑进行节能改造,采取保温隔热、余热利用等措施,提高窑炉热效率。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装备,推广新型节能窑炉、高效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提高单条生产线产能,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大力发展绿色耐火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不定形耐火材料占比,增加免烧、中低温烧成产品占比,提高用后耐火材料再生利用率。加大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耐火材料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管理,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及装备,加快淘汰能效低、污染重、隐患多、安全性差的落后工艺和设备。
合理规划开采矿山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重点研究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工程技术,提高废弃矿粉和中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耐火资源消耗。深化用后耐火材料修复及再生利用研究,促进用后耐材的科学再生利用与高水平循环使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第四,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拓宽国际服务领域。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抓住全球经济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有利时机,引导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审时度势,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出去”,扩展国际市场,拓宽服务领域,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好世界耐火材料协会搭建的各类平台,加强与国际间同业组织的联系、交流和沟通,了解全球耐火材料工业的整体发展状态,互相传递有关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工艺、装备创新,企业管理及市场需求变化等信息,为会员企业了解国际动态,也为国外同行了解中国创造条件,为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提供服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方针,继续加强与欧盟、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耐材协会的联系,关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耐火材料需求动态,努力推动我国耐火材料工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按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独立运行的模式,要在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工作局的领导下,按照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依据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协会工作的各项制度,努力规范协会机关的管理程序,认真履行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职能。加强与工信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耐材行业的宏观调控,及时反馈下情,认真传达上情,切实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要与各地方协会共同努力,完善全国耐材协会的工作网络建设,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打造全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工作的交流、协作平台,加强联系,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共同促进我国耐火材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