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未来城市智造高端访谈:装配式建筑迎来窗口期

来源:腾讯房产北京站 2018-11-23 阅读:1920
  

在之前地价高企的时代,很少有开发商,把精力投入到装配式建筑中,充其量只是因为政府在土地出让时的要求,而执行装配饰建筑政策,但往往在执行中,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的装配式建筑,而是装配式构件+混凝土式的建筑。


随着土地价格的回落,以及稳定房价政策的出台,房企操盘的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原来谋求地价的增值,到转向小步快跑,开始关注建筑本身,如何才能高周转,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溢价。


以当代、金茂、朗诗为代表的一批房企,转向的是绿色建筑,而以旭辉为代表的一些房企,则在进行智能化的布局,这些转型的方式,核心诉求都是要“活下去”。那么,相比这些绿色技术,装配式建筑对于当下的房企,又意味着什么?


一直以来靠政府强制推动的装配式建筑,在当前这个白银时代,又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和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借助《2018首届中国未来城市智造大会》,对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专家: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建筑工业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盛翔和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钢结构技术中心主任张国军,进行了一次行业深度访谈。


以下为访谈实录:


Q:张博士,您好,您来自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航空科技在民用建筑中最广的应该有哪些?未来在建筑工业化这个领域,您觉得钢结构的应用有哪些优势?


Z: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伴随着中国航空工业从建国初期发展过来的,而航空工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院在大跨度钢结构的行业领先地位。从80年代为航空工业研发的螺栓球网架目前早已经在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最常见就是加油站的顶棚网架。研发。以及早期的首都机场四机位机库,以及即将建成的大兴新机场南航机库(222m+183m跨度),都成为代表性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我们在航空科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预应力整体张拉钢结构技术,在民用建筑上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比如我们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伊旗全民健身体育馆索穹顶成为国内第一个大跨度索穹顶结构,以及盘锦体育中心体育场索膜整体张拉结构,这些从航空工业需求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体系在大跨度民用建筑中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


钢结构在民用上的应用有5大优势:一是钢结构抗震性能好、材料强度高、延性好;二是可重复利用,相比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钢结构可以说是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三是钢结构可以大规模工厂化制作,加工速度和质量都可以保障;四是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使室内空间变大,布置更灵活,而且建筑造型更多样化;五是钢结构做好防腐防火以及配套的三板体系,可以实现高性能、耐久强的百年建筑。


再就是中国钢材产量连续近二十年世界第一,而钢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建筑领域中钢结构的比例也是不到15%,所有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Q、张博士,请您谈谈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有哪些必然的关联?智能化在未来建筑工业化领域有哪些应用和结合?


Z: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结合,政府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要求做强制造业,主要就是智能智造,随着劳动人口的下降,以后的生产就是要靠智能化,全过程、全流程的智能化。对于建筑工业化,也必须要与智能化紧密结合。首先是智能化设计,接下来是智能化采购,采购后排产也应该和智能化结合,避免库存压货的问题,再之后进行加工制作,无人化、智能化。生产后运输,怎么装车,到了现场如何智能化装配和安装,再到后期房屋智能化一体化的装修装饰,智能化运维管理,最后交付出一个智能化的建筑。一次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就是一个全产业链和全过程的关联。


目前智能化在建筑工业的应用,还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比如物联网和大数据,这中间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多行业的共享平台。就像波音飞机,每一个部件都是不同的厂商提供,通过智能化的工业生产,最终集合成很牛的飞机。如果把房子当成飞机,也需要形成像波音一样的平台,那么智能化在工业的很多领域都能得到很好的结合和应用。


Q、盛总您好,现在整个房地产建筑领域,建筑装配式被反复提及,但是人们对建筑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甚至有一些人仅停留在听说过这个层面。您作为行业专家您觉得建筑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怎么样的建筑装配式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和接纳?


S:我认为建筑装配式和建筑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去年建筑行业总产值21万亿,占全国1/4的GDP,这21万亿是5400万建筑工人承担的建设量。接下来,随着老龄化以及年轻人不愿意再到工地工作,在未来10年,至少20%的建筑工人会因为高龄,退出建筑行业,而21万亿的建设量,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假如说去掉20%的建筑工人,剩下4400万建筑工人能支撑21万亿的需求吗?怎么办?只能是机器干,也就是全面推动建筑的工业化。


至于说什么样的装配式建筑能让人受益和接纳,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老百姓检查房子的质量,喜欢敲墙,敲一敲是实心的,就会觉得很安全,如果是空心的,就会担心。而在装配式建筑中,不是承重的构件,中间可能是填充材料,敲起来是会觉得空,但并不代表不安全。安全与否,不是凭感觉的,是由国家的建筑规范和国家的体系化制度决定的,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如果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由于自身自重轻,在抗震方面,相对比混凝土建筑要安全些。


归根到底,能让老百姓受益和接纳的装配式建筑,就是要本身安全,让老百姓觉得安全,这一方面需要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标准的建立,用国家认证的安全标准,来告诉老百姓,这个房子是很安全的,而且也是舒适度和美观度都很好的房子。


Q、建筑工业化除了高效、便捷这些优势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优势?


S:从经济角度来讲,目前开发商觉得装配式成本很高,但如果告诉房企,预算比现在混凝土建筑少10%,工期比现在快50%,那房企会不会采用呢。从算账的角度,房企一定会说,很划算。这其实就是建筑工业化的高效特点。目前,建筑工业化真正到了窗口期,它的优势体现在整个产业链环节,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还有产品质量比较容易控制,比如说保温墙板的生产,如果是工业化生产,从设计环节就会给出一组数据要求,生产环节按照数据进行生产出产品,到安装环节按照预设的尺寸,不会有丝毫的偏差,整个工业流程,既能保证生产出的保温墙板是合格品,又能确保使用上的精准度。如果不是工业生产,会是什么情况呢?目前,大部分外墙保温都是后贴施工,人工裁贴质量保证度就较低了。


Q、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创立建筑工业化专业委员会的初衷是什么?


S:是要在住建体系和工业体系中找到一个结合点,有关建筑工业化,住建部和工信部都在发文件。但在管理中,是两个逻辑,两种体系,对于误差标准的认定也不一样。举个例子,在建筑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抹平,就是看着不平整,人工去找平,由于是现场人工作业,误差都很大,往往是感觉平了就可以。但如果是在工业体系中,设定好的什么尺寸,必须是什么尺寸。如果是工业化生产建筑部品了,这就需要由工信部来建立标准,对生产端进行控制。这也需要两个部委的协调。


后记:


通过对两位业内专家的深度访谈,带给笔者最大的感受是,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带动生产上的高效,更重要的是确实能提升房屋的品质,而且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担。目前,因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体系尚未完善,造成建筑成本居高不下。我们期待借由这次智能大会,各方面专家可以跨界交流和融合,打通产业链的壁垒,让装配式建筑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