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畅销书作家涂子沛曾在书中写道:“未来一切公司都将是大数据公司。”这句话并不悚然听闻,传统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未来10年内,全球65%的企业都将实现数字化变革。
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17年开始,国务院、工信部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目前,工信部还下设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在地方,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多个省市出台政策补贴“企业上云”或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也已从消费互联网转移到工业互联网,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先后入局。而在此之前,传统行业也聚集了一批包括海尔、三一重工、富士康、GE、西门子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先行者。城市管理、制造业、物流业、交通行业等组多领域,工业互联网一些技术和方案已经落地应用。
不过,这片火热景象中,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推动力的建筑行业却鲜被提及。
“吃力”的建筑业
相比其他领域,建筑产业的数据化进程明显慢了。而作为一个传统重型行业,建筑业亟需创新来改变现状。
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想象建筑业数字化的未来》指出了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建筑行业生产效率呈一定程度的下滑,而承包商的利润率一直相对较低且不稳定。换句话说,建筑业的生产力跟不上整个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上述研究,建筑行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长期墨守成规,研发和相关技术的投资不到总投资的1%,而这个比例在汽车、航空和信息技术领域可达3.5-4.7%。
“在建筑生产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扔掉的钱比花掉的钱还多。”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建谊集团”)张鸣告诉记者。
建筑行业的低效和浪费与其自身产业特点有关。张鸣介绍,建筑业产业链冗长、离散,涉及企业多,本身的业态从设计、建造、施工到部品供应,加上前期工业化产品的生产,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割裂的。
以设计为例,建筑师创建3D模型,生成2D图纸,用于报审报建,制造商会制作详细的施工图,会精细到每个螺母和螺栓以及制造商提供的部件的详细装配方式,建造方需要排列图纸,其顺序需显示出脚手架搭建、框架、存储和设备空间等的信息。
因为不同的文件来自不同工种,导致重复工作和反复协调,有专家统计,单单这一个过程就会产生30%浪费。
作为一个强管理行业,建筑业审批手续多、周期长,这也是造成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数据挖掘的高门槛行业
虽然建筑行业亟需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创新,但是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存在着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的困难。
建筑行业数据类别多、数量大。因为庞大的产业链,一栋普通住宅建筑就涉及建筑造价类数据、建筑结构类数据、建筑施工工艺类数据、建筑材料类数据和管理类数据等。其次,建筑涉及的法律法规多且地方差异大。
这些都造成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的困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这也造成建筑业是当前各行业中最没有数据的行业。
“虚拟建造在机械行业很早就应用了,但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依然不多。”张鸣说。
他所说的虚拟建筑指的是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即建筑信息模型。在此技术的协助下,整个建筑过程的所有业态都可以在“数字孪生”的模型下得以实现。
事实上,“数字孪生”的理念最初是由于雄安建设智慧城市规划而火,强调的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相互镜像,将物理世界的所有内涵和细节抽象出来,表现于虚拟的模型之中。
在模型之中试验对错显然比现实中更改图纸和规划要更省力,也让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模型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视化,可以在建造之前就呈现给交付对象。
早在2013年的北京大红门项目中,建谊集团就推行了虚拟建造。不过,建谊的野心不止于此。
作为北京丽泽商务区的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方之一,建谊主张,用BIM大数据解决智慧城市中大数据缺失问题,以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和全参与方的智能管理。
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建筑数据被认为是智慧城市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智慧建筑的落地。“相对于智慧城市,智慧建筑仍然没有真正热起来。”张鸣说。
未来方向:平台化
在建筑业实现数字化之后,建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可能。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单位,建谊集团已经牵头组建了建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上平台,找产品,指导自己的工作。我们想打造的是建筑行业的阿里巴巴。”张鸣说,就是将产业链关联的企业数字化之后全部放在同一个平台之上,信息自由流转,所有的模块自由组合发展,平台提供流量、支付服务。
这个平台主要是为了赋能中小企业,张鸣看重了两个市场,一是边远地区,通过平台实现优良建筑设计和产品的落地,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张鸣介绍,中国有百万建筑大军在国外,但是因为中国与国外建筑标准的冲突,需要雇佣大量中国人力建筑成本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技术和模式的输出,节约劳动力。
不过,建筑工业互联网的前提是所有产品和过程的数据化,让广大中小企业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建筑行业利润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其次,落地需要一个具备创新意识的团队实现落地,对于中线企业来说,实现这一点更难。
据建谊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进入该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记者在网站上看到,企业信息多于产品,要想改变这个庞大而离散的行业,任重道远。
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要更加复杂,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要想在平台上实现数字协同,参数化是前提。
“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互联是未来方向,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坚持。”张鸣告诉经济观察网,这个平台的开发体量很大,目前,局部应用在不断完善,但是最终能不能做好,目前仍是一个愿景。
事实上,建谊集团在过去27年中涉及到了地产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一体化、装备制造、物业运维等建筑行业的行业的多个业态,相比于很多企业,更加了解行业。
这也是建谊集团先于很多企业看中工业互联网前景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太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在哪里。”张鸣说,想打造一个减少不必要管理和浪费,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