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温材料网!
保温材料网

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和包括其的外墙保温修复板及建筑

2021-12-03 阅读:2800
  

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和包括其的外墙保温修复板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墙外保温装饰系统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和包括其的外墙保温修复板及建筑。

背景技术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建筑外墙外保温装饰系统在中国发展近30年后,因外保温系统构造设计不合理、采用的材料质量差或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既有的节能建筑中有一定比例都存在着脱落等安全风险,过往因外墙保温装饰脱落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也成为现存建筑外立面的一种重要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对于既有建筑外保温装饰系统产品修复的需求逐年攀升,成为建筑节能装饰领域中新的技术领域。目前的状况是,为了节省成本,决策者们通常会选择哪里出问题维修哪里的局部修复方案,短期成本低、见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通常对于同一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所有墙体都具有普遍性,只是因为建筑不同部位等原因导致出现问题的时间点和严重性存在差异而已,持续局部维修会一直发生,直至全部维修过,总体成本更高、外饰面打补丁式修复后的装饰效果差、且在持续维修的过程中隐藏着不确定性的安全风险。所以,全面排查和考虑整体维修是最佳的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如果全面维修的方案选用全部拆除并重新安装全新的外墙外保温装饰系统,会导致成本过高且可操作难度比较大。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背部灌浆法提高保温板和基层的粘接强度,存在粘接浆液难以一次定型且形成很好粘接力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保温外墙局部维修不彻底、全面铲除再重新安装成本高、以及现有背部灌浆法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和包括其的外墙保温修复板及建筑。

解决方案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包括T型保温填充柱,所述T型保温填充柱包括通过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形成截面形状为T形的结构,所述T型保温填充柱采用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的高度为20~4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柱体的高度为3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与第二圆柱体的直径相差5~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直径为5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T型保温填充柱的总高度与待修复保温板的厚度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与待修复保温板上的钻芯孔相适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待修复保温板的锚栓;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粘结第二圆柱体外壁的粘结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粘结在T型保温填充柱外端面的增强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粘结T型保温填充柱的粘结层和/或增强层。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外墙保温修复板,包括保温系统本体和所述的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所述保温系统本体上设有钻芯孔,所述钻芯孔内插接有T型保温填充柱,所述第二圆柱体的侧壁与钻芯孔之间有粘结层。

本实用新型的原外墙外保温系统仅限于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板仅限于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板、酚醛板、无机发泡水泥板、无机渗透A级保温板、真金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粘结在第一圆柱体外端面的增强层,所述增强层还与第一圆柱体外端面周围的保温系统本体的原网格布点网式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钻芯孔为在保温系统本体的空腔部位切割取芯后的孔。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层的厚度为2~3mm,边长为10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增强层外还粘结有装饰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系统本体设有4~8个钻芯孔/m 2。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系统本体上设有5~10个锚栓/m 2。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基层墙体和连接在基层墙体外侧的所述的外墙保温修复板,所述外墙保温修复板和基层墙体之间通过锚栓加固。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修复结构可对保温板进行局部修复,采用粘结固定和整体兜网锚固的粘锚结合的双重固定方式来彻底解决系统安全性问题和层间空鼓等质量问题,因为不需要对外保温系统进行大范围拆除,大幅降低了目前采用比较多的外墙保温装饰系统大面积拆除后再重新安装的修复方案所带来的成本,也解决了局部维修所带来的修复不彻底所带来的持续发生的各种安全和质量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待修复保温板上点式钻芯后再用T型保温填充柱(可采用聚苯板)粘贴,是在不大面积破坏或铲除原有保温层的基础上,通过芯材底部与基层、T型柱周边与原板材、面层抹面增强拉结的多维立体式的处理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保温板与基层之间粘接力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饰面层的界面砂浆处理,可以通过饰面层裂缝和微孔隙通道进入原保温层外侧构造层,一方面可以提高界面层两侧材料的粘结性能避免分层空鼓,另一方面可以对原基层进行补强。

(4)本实用新型中锚栓通过原抹面层中网格布将原保温系统整体兜住后与墙体形成点网式连接,对原抹面层与保温层之间进行了进一步紧固的作用,解决了抹面层与保温层粘接不牢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以点带面的锚固形式进一步提升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

(5)因外保温装饰系统产品构造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外保温装饰系统进行修复通常不能一概而论,本技术仅针对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涂料饰面的修复,该类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覆盖范围较广。

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T型保温填充柱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外墙保温修复板的修复后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层墙体、2-原粘结砂浆层、3-保温系统本体、4-原增强层、5-原饰面层、6-锚栓、7-T型保温填充柱、71-第一圆柱体、72-第二圆柱体、8-粘结层、9-原饰面表面的界面处理层、10-增强层、11-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T型保温填充柱7, T型保温填充柱7包括通过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圆柱体71和第二圆柱体72,第一圆柱体7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72形成截面形状为T形的结构, T型保温填充柱7采用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敲击的方式检查找出待修复保温板背部的空腔部位作为钻芯取点,再选用便携式水钻垂直于墙体切割出附带装饰面层的保温板圆柱体,在待修复保温板上形成钻芯孔,然后采用专用粘结砂浆在钻芯孔基层满打底灰,在T型保温填充柱体(聚苯板)四周打底灰,在T型保温填充柱体的粘结面打底灰后填充回钻芯孔,形成与基层墙体和保温系统本体的多维度粘结。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T形保温填充柱厚度与待修复保温板(即保温系统本体3)的总厚度相适应或相同,T型帽(即第一圆柱体71)直径与钻芯取点的直径相同,高度为20-40mm;T型柱(即第二圆柱体72)直径比T型帽直径少5-10mm,高差留作粘接层。进一步地,第二圆柱体72的高度为30~100mm。

优选地,钻芯取点每平米4-8个,均匀分布,直径为50-100mm,故,第一圆柱体71的直径优选为50~100mm,使 T型帽部位与原保温层紧密相接(即第一圆柱体71的外径与待修复保温板上的钻芯孔相适应),可减少冷桥的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钻芯部位局部抗裂加强是在钻芯取点四周做一个正方形的厚度为2-3mm的抹面增强层(即增强层10),边长为100-200mm。该增强层进一步提高了钻芯取点与板材本体的粘结性。进一步地,增强层10外还粘结有装饰层11。

在使用前,还会对饰面层清理:在面层清理是指将局部空鼓起皮的装饰面层铲除至坚硬的抹面砂浆基层。饰面层界面处理是在装饰面层表面进行一道高渗透双组份界面砂浆涂刷用于提高原饰面层与外侧的抹面增强层的粘接强度,因本界面剂的超强渗透性对于饰面层还会起到补强的作用,尤其针对原饰面层为平面涂料时效果更为明显,当原饰面层为质感涂料或真石漆涂料等厚质涂料时,可根据情况可省略此道界面处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待修复保温板的锚栓6。锚栓固定是采用符合《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中对锚栓的技术要求,每平米5-10个锚栓,锚栓进入基层墙体50-100mm,按梅花状打锚栓。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粘结第二圆柱体72外壁的粘结层8。

进一步地,还包括粘结在T型保温填充柱7外端面的增强层10,该增强层一般采用抹面砂浆复合网格布制得。抹面砂浆复合网格布增强层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技术要求。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外墙保温修复板,包括保温系统本体3和外墙保温板修复结构,保温系统本体3上设有钻芯孔,钻芯孔内插接有T型保温填充柱7,第二圆柱体72的侧壁与钻芯孔之间有粘结层8。

本实用新型的原外墙外保温系统仅限于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板仅限于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聚氨酯板、酚醛板、无机发泡水泥板、无机渗透A级保温板、真金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粘结在第一圆柱体71外端面的增强层10,增强层10还与第一圆柱体71外端面周围的保温系统本体3粘结。

进一步地,钻芯孔为在保温系统本体3的空腔部位切割取芯后的孔。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筑,包括基层墙体1和连接在基层墙体1外侧的所述的外墙保温修复板,外墙保温修复板和基层墙体1之间通过锚栓6加固。进一步地,保温系统本体3上设有5~10个锚栓/m 2。

本实用新型的待修复保温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基层墙体1、原粘结砂浆层2(通常采用点框粘法或点粘法粘结在基层墙体上)、保温系统本体3、原增强层4(通常采用抹面砂浆复合网格布制得)、原饰面层5、原饰面表面界面处理层9,通过钻芯取点后进行修复,包括:锚栓6、T型保温填充柱7、粘结层8(用于粘结T型保温填充柱)、增强层10、饰面层11。

原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出现了开裂、渗水,局部出现脱落的质量事故需要全面修复,保温系统本体的保温层为80mm的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饰面材料为质感涂料,保温层、增强层和饰面层总厚度为90mm。修复时,首先要将饰面涂料起皮空鼓部位进行铲除处理直至露出坚硬的抹面砂浆基层,然后在原保温系统上通过敲击选出背部无砂浆的部位,每平米5个,通过芯材取样器取出含有原保温装饰系统构造的直径为60mm的圆柱体芯材,预先裁好型膨胀聚苯板(即T型保温填充柱)的T型帽(即第一圆柱体)直径为60mm、厚度为30mm,T型柱(即第二圆柱体)直接为52mm,厚度为60mm。在T型保温填充柱底部满打20mm的粘结砂浆,在T型保温填充柱的四周打8mm的薄粘结砂浆,将其塞入已打好的钻芯孔中,芯材表面略低于原饰面层即可。干燥后,在钻芯点四周做一个正方形的厚度为2mm的局部抹面增强层,边长为120mm。在需要修复的全墙面按每平米5个来打锚栓,均匀分布,此锚栓与钻芯取点及外侧增强层不重叠、无接触。锚栓进入墙体的深度为60mm。锚栓盖略压入原饰面层,与原饰面层表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全墙抹面砂浆复合网格布批抹厚度控制在3mm左右,材料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均应满足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要求。新饰面涂料系统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待修复保温板上点式钻芯后再用T型保温填充柱(可采用聚苯板)粘贴,是在不大面积破坏或铲除原有保温层的基础上,通过芯材底部与基层墙体、T型保温填充柱周边与原板材、面层抹面增强拉结的多维立体式的处理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保温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粘接力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针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