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
在城市产业发展上,杭州积极实施“退二进三”“优二进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控制和改造资源消耗型产业,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同时,把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来抓,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按照“超前规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稳步推进”总体要求,制定了《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力争实现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规模“3年翻一番,5年上台阶”的目标,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同步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和“阳光屋顶”计划,鼓励居住建筑进行太阳能光电应用示范建设。为推进此项工作,杭州还专门设立发展太阳能应用专项资金,从2010年开始,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将安排6000万元,引导、鼓励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杭州以“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为原则,将继续推动循环型企业和生态园区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占地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限制淘汰重污染企业。要通过推广使用天然气,加快开发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2006年,杭州在钱江开发区建立了能源与环境产业基地(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374亩,总投资8.2亿元。现已完成开发面积300亩,集聚了一批节能环保示范楼、节能研发厂房等绿色建筑。第二期规划面积达1500亩,总投资约45亿元,计划将其建设成国内技术最领先、产业最集聚、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的建设采用了外墙保温材料、双层中空玻璃、断桥隔热型材、美国索罗图日光照明系统等多种节能技术、材料,使得产业园区在节地、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应用方面都充分体现建筑的科技含量。其中,2兆瓦屋顶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于今年9月底实现成功并网发电。它集成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诸多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了构件型、建材型和结合安装型等多种型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非晶硅薄膜幕墙组件。系统采用了“分布安装、低压逆变、汇流升压并网”的技术方案,对各子系统和整个系统都作了优化组合,系统综合效率高达77.2%。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700余吨。其中远期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20兆瓦。
在这个园区里还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使之成为低碳科技普及中心、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低碳信息资料中心。
杭州还着力抓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电机节能、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减排工程,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城镇垃圾焚烧发电,全市已建城镇垃圾焚烧发电企业5家;实施十万农户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推广利用生物质能;全市累计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面积40.14万平方米,一年可替代约7.23万吨标准煤。杭州还积极推进机动车尾气减排,2007年底至2008年7月,该市通过转出、报废等形式减少高污染车辆13500多辆。
大力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推动。杭州正着手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公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降低一点碳排放,就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从去年5月开始,杭州在全国率先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城区规划设置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000处,投放公共自行车5万辆。目前,每天使用公共自行车超过了10万人次。“绿色出行”理念得到市民和游客的广泛赞赏。同时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率先推出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还积极引导、扶持开发新能源汽车,杭州已被列入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之一。从“绿色出行”入手,为倡导市民低碳生活,杭州还制定实施了《绿色环保,人人减碳行动方案》,已建成一批绿色社区。
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动态管理方面,通过调整交通方式,减少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创造有利于市民步行或依靠自行车出行的条件,要建成杭州的慢行系统。进一步加大公交投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计划用3-5年左右的时间推进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