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采用色母粒着色最早于上世纪50年代问世于美国,60年代在欧美塑料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70年代,它的年增长率已达25~30%。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中旬在长沙、北京、上海等地开始研制并投入小批量生产。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塑料制品的产量也急剧上升,花色品种及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对塑料制品的着色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一些中、高档塑料制品也逐渐采用色母粒着色。我国“九五”发展规划中相关的产业政策是以石化工业为“突破口”来带动全行业的结构调整。国内人年均耗塑料量为7.5kg,远低于世界人均值23kg。因此国内石化市场尚属开发阶段。如果国内人均值达日本94kg的水平,则国内需求量与目前全球总需求相当,因此其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奉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发展国内石化工业。 石化工业的发展使塑料加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塑料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新品种不断涌现,塑料制品工业在努力满足日用消费品市场需要的同时,为农业、包装业、建筑与装饰业、汽车、机械、家电、邮电等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与塑料加工业密不可分的色母粒需求量潜力不可轻视。由于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过去10多年经济的快速成长,为色母粒市场的发展带来契机,1994-2002年市场平均成长率高达24%左右,预计2003-2005年,市场将继续保持在20%的年平均成长率。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汽车、家用电器及日用消费品等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着色制品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色母粒着色已成为塑料的主要着色方法,色母粒因此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色母粒生产企业有400家之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京、上海、湖南、河北和天津等省市,它们分属于各个工业系统,其中年生产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5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而全国色母粒的总需求量不到12万t/a,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导致国内色母粒行业普遍开工不足,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这些众多的色母粒厂家中,质量上乘的不多,且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占有很大比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除新建生产装置增速过快,产品订单不足等因素外;其中重要因素是国产色母粒产品结构单一,品种不全,通用型产品占很大比重,而高浓度和超高浓度、多功能性色母粒及细旦纤维用色母粒所占比重较少。反观色母粒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颜料、分散剂等原材料品种齐全,已形成了系列化和专业化产品结构。 国外色母粒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日本,生产色母粒的企业多是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如美国Hanna、PoIyone、德国BASF、Hoechst 、瑞土Ciba-Geigy、Giarant等公司,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西欧占50%以上,Hanna公司一年的销售量达14万吨。
世界色母粒市场体系是垄断经营,色母生产集中在几十个超级大公司。例如垄断世界碳黑生产的超级大公司卡博特也垄断了世界上30%黑色母的生产;科莱恩公司、汉纳公司、休门公司等垄断世界上大部分色母粒的生产和销售。 虽然国内对色母粒的研究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相关原材料、技术水平等与国外存在着差距,所以进展缓慢,与快速发展的塑料加工业、化纤、电缆业,尤其是建筑材料、工程塑料、细旦纤维行业极不相适应。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致使色母粒在低档次水平上无序竞争。一些外资企业看好国内高档色母粒产品的潜在市场,相继在上海、广东等地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建厂,如美国Polyone、日本DIC等公司。我国色母粒工业可用一句话概括:发展快、差距小、前景广。色母粒在国外发展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使我国色母粒工业一起步就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我国全套引进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进口质量优异的颜料和分散剂,可以生产世界一流水平的色母粒。因此可以说中国色母粒工业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不大。然而中国与外国色母粒工业不同,国外色母粒工业由极少数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生产,而中国色母粒发展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
现我国色母粒生产分属于几个行业,如:塑料制品行业(上海、无锡),塑料树脂生产商(北京、辽阳),纤维生产行业,因此没有形成中坚力量。相反由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竞争规则不齐全,导致色母粒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质量参差不齐,给人们造成中国色母粒整体水平不高的错觉。众多厂家参与市场竞争,导致色母粒价格不断振荡向下,以致于投资中国的国外公司也不得不参于色母粒价格大战。随着色母粒行业竞争加剧,中国色母粒工业被迫进入调整,其必将按照世界发展规律运行。 色母粒行业的发展,使得色母粒花色品种由原来简单着色向复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现在,各种专用色母粒及功能色母粒,如纤维色母粒、高速电缆色母粒、涂膜色母粒、渔网色母粒、阻燃色母粒、抗静电色母粒、防雾滴色母粒、长寿色母粒、仿瓷仿大理石色母粒、纳米抗菌色母粒等相继在我国面世。同时,色母粒的生产、应用技术也日臻完善。 2 色母料的市场需求状况 客户